《後漢紀》孝獻皇帝紀卷第二十九

小人之情,緩則驕,驕則怠,怠則怨〔十三〕,怨則叛,危則謀亂,安則思欲,非威強無以懲之。故在上者,必有武備,以戒不虞,以遏寇虐。安居則寄之內政,有事則用之軍旅〔十四〕。是謂秉威。

賞罰,政之柄也。賞明罰審,信順令行〔十五〕。賞以勸善,罰以懲惡。人主不妄賞,非徒愛其財也,賞妄行則善不勸矣。不妄罰,非徒矜其人也,罰妄行則惡不懲矣。賞不勸,謂之止善;罰不懲,謂之縱惡。在上者能不止下為善,不縱下為惡,則國法立矣。是謂統法。

四患既蠲,五政既立,行之以誠,守之以固,簡而不怠,疏而不失。無為為之,使自施之;無事事之,使自安之〔十六〕。不肅而成,不嚴而治,垂拱揖讓,而海內平矣。

古者天子諸侯有事,必告於廟。〔朝〕(廟)有二史〔十七〕,左史記言,右史記事〔十八〕。事為春秋,言為尚書。君舉必記,善惡成敗,無不存焉。下及士庶,苟有茂異,鹹在載籍。或有欲顯而不得,欲隱而名彰,得失一朝,榮辱千載。善人勸焉,淫人懼焉。〔十九〕可備史官,掌其典常。

上覽而善焉。

〔一〕 按漢紀自序,漢紀始作於建安三年,成於建安五年,歷時二年左右。申監之作又早於漢紀,當系建安初年之事。袁紀系之於十年,恐誤。

〔二〕 易說卦:“立人之道,曰仁與義。”

〔三〕 據申鑒及范書荀悅傳改。昭公八年左傳載師曠曰:“怨讟並作,莫保其性。”楊伯峻曰:“性之言生也,莫保其生,言無人能保其生活或生存。”

〔四〕 書堯典曰“光被四表”,指四方之地。

〔五〕 據申鑒及范書改。

〔六〕 書舜典曰:“帝曰:契,百姓不親,吾以不游,汝作司徒,敬敷五教在寬。”

〔七〕 書舜典曰:“帝曰:皋陶,蠻夷猾夏,寇賊奸宄,汝作士,五刑有服。”

〔八〕 據申鑒改。范書作“財不賈用”。

〔九〕 據黃本改。申鑒即作“譽” 。

〔十〕 據申鑒刪。

〔十一〕據申鑒改。

〔十二〕據申鑒補。

〔十三〕申鑒作“驕則恣,恣則急,急則怨”,范書作“驕則恣,恣則怨”,與袁紀迥異。

〔十四〕即管仲作內政而寄軍令之意,詳前。

〔十五〕申鑒及范書作“明賞必罰,審信慎令”。

〔十六〕“安”,申鑒作“交”。老子德經曰:“為無為,事無事。”又曰:“我無為,人自化;我無事,人自富。”

〔十七〕據申鑒改。

〔十八〕禮記玉藻曰:“天子玄端而居,動則左史書之,言則右史書之。”

〔十九〕成公十四年左傳曰:“君子曰:春秋之稱,微而顯,志而晦,婉而成章,盡而不污,懲惡而勸善,非聖人,誰能脩之?”

悅字仲豫,潁川人也。少有才理,兼綜儒史。是時曹公專政,天子端拱而已。上既好文章,頗有才意,以漢書為繁,使悅刪取其要,為漢紀三十篇。

冬十一月,并州刺史高幹反。

十一年(丙戌、二0六)
正月〔一〕,有星孛於北斗。占曰:“人主易位。 ”
〔一〕 其上當脫“春”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