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校釋》第五十五章



顧炎武唐韻正二十二昔:“螫”去聲則音赦。十九鐸“搏”去聲則音甫,引老子此章,作音則故反,嗄音戶。

江有誥唐韻四聲正二十二昔曰:“螫”,施隻切。按古有去聲,當與御部並收。老子玄符篇“毒蟲不螫”,與據、搏(音布)協。

孔廣森詩聲類(九)魚類曰:古文去入通協者,老子:“猛獸不據,攫鳥不搏,骨弱筋柔而握固。”

鄧廷楨曰:螫、據、搏、固、作、嗄為韻。按“摶”當作“搏”。說文“搏”字解云:“索持也。”周禮射人“貍首”注云:“貍善持者也,持即搏也。”淮南子曰:“鳥窮則搏,獸窮則攫。”此其義也。周禮環人“搏諜賊”,經典釋文“搏,房布反”,為御部字,此其音也。此節上下文皆用御韻,不應此句獨無,惟作“搏”則於韻正協。又爾雅曰“攫父善顧”,郭注云:“能攫持人,善顧盼。”說文“ 攫”字解云:“大母猴也,善攫持人。”此節文義,蓋言毒蟲善螫而不螫,猛獸善據而不據,攫鳥善搏而不搏,則於義亦通矣。又“作”,古音讀若阼、胙。夏聲之字古音在御部,說文無“嗄”字。廣韻“ 嗄”字引老子“終日號而不嗄”,注云:“聲不變也。”莊子庚桑楚曰“終日嗥而嗌不嗄”,與此文同。是老子本作“嗄”,與螫、據、搏、固、作等字為韻。傅奕校定老子,作“不□”;玉篇“嚘”字引此句作“不嚘”,注云:“氣逆也。”皆緣不知“嗄”為入韻之字,故致有異文耳。又老、道為韻,老、道皆幽部之上聲也。“老”,古音在黝部,詩擊鼓與“手”韻,女曰雞鳴與“酒”韻,采芑與“讎”、“猶”、“醜”韻,小弁與“首”韻,泮水與“□”、“酒”、“ 道”、“醜”韻。

右景龍碑本七十七字,敦煌本七十五字,河上七十九字,王本八十一字,傅本八十三字,範本八十二字。河上題“玄符第五十五”,王本題“五十五章”,範本題“含德之厚章第五十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