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自成(第二卷)》第四十一章


如何仁義,饑民如何聞風回響。在獄中也聽到看監的李老九對我談過李自成的種種
傳聞。但是都說得不很確切,我也沒十分注意。竟沒料到,如今豫西局面變化如此
之快,連牛、宋二人也已經投人闖王麾下!你們可聽說,這一個半月來,李闖王在
豫西攻破了幾座城池?”
李侔和紅娘子互相望望,都答不上來。
“連一座城池也沒有攻破么?”李信帶著疑惑不解的神氣問:“既然李自成的
行事深得民心,到處饑民回響,人馬眾多,如何連一座縣城也未曾攻破?”
紅娘子經李信一問,也覺奇怪,慢吞吞地回答:“也許是離得太遠,他破了幾
座城池,我們沒有聽到。”
李信登時搖搖頭,說:“不在情理。同在一省之內,哪個州、縣城池失守,朝
廷命官被殺,立刻會哄傳起來。何況杞縣離省城很近,向來訊息靈通。全省有一處
城池失守,朝廷命官被殺,馬上就會報到省城,巡撫和布政使等封疆大吏都有責任,
不敢隱瞞,也要飛奏朝廷。國有常典,縱然失守一個彈丸小邑,不往上報,也要犯
隱瞞朝廷之罪。我們離豫西雖有數百里遠,但離省城近在颶尺。既然在開封沒有哄
傳何處城池失陷,足見李闖王並未攻破一座城池。傳聞他在豫西如何到處受百姓歡
迎,人馬如何眾多,是否僅是傳聞之辭,並不十分可信?”
李侔沉吟片刻,回答說:“哥的話也有道理。看來李自成進入河南以來,確實
尚未攻破一座城池。然而,關於闖王如何仁義,如何饑民從之如流,如何人馬眾多,
卻真是到處哄傳,幾乎眾口一辭。”
李信說:“常言道,耳聽是虛,眼見是實。看來關於李自成行事仁義,饑民到
處回響的話,確有其事,不過都不免傳言過甚。這好比飢者易為食,寒者易為衣。
歷年來百姓處在水深火熱之中,痛恨官府,仇視官軍。所以李闖王一來河南,略施
仁義,窮百姓便覺著來了救星,絕處逢生,於是就道路哄傳,遠近漚歌,替他錦上
添花。”
李侔說:“雖說傳聞李闖王如何如何,未必完全可信,但是宋獻策投了闖王是
千真萬確的,牛金星投了李闖王也是真的。他們二位都是有見識的人,如李闖王無
出眾過人之處,他們決不會貿然去投。”
紅娘子接著說:“我也是這么想。倘若李闖王是泛泛之輩,宋獻策和牛金星決
不會前去投他。既然他們二人前去投他,又到處哄傳闖王如何仁義,我敢說,李闖
王的行事就是好。為什麼眾多黎民百姓不對別人錦上添花,偏對他錦上添花?再說,
前年冬天,我在永寧縣境內無意中遇到了高夫人,這件事你們二位都是知道的。高
夫人確實十分仁義,軍紀嚴明,這是我親眼看見的。我在江湖上混了這些年,還從
來沒有看見過那樣仁義的人,那樣好的人馬。只看看高夫人,也就知道李闖王本人
如何。”
李侔又接著說:“至於李闖王如何在豫西尚未攻破一座城池,必有另外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