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自成(第三卷)》第四十七章

張成仁看過這一道曉諭抄件,沉默不語,他不明白李闖王的用意是真是假。按
一般常理推測,既然是圍困開封,就應當把城內因得沒有辦法,不攻自破;怎么會
忽然自己提出來,讓城裡的老弱婦女出五門采青?這不是困死,而是放生。自古哪
有這樣的道理?他不能相信李自成會這樣仁義,但曉諭又是明明白白地這么寫著,
使他感到摸不著頭腦。
香蘭在丈夫看曉諭的時候,站在身後也看曉諭。她識字不多,不能看懂,但丈
夫念出來的曉諭,她聽得明白。這時她望望丈夫,又望望王鐵口,小聲問道:
“李闖王真會這樣仁義么?”
張成仁脫口而出:“不知這門葫蘆里賣的啥藥?”
王鐵口捻著鬍子,慢慢說道:“我看這個曉諭是出自誠意。”
成仁問道:“何以見得?天下竟有這樣仁義的流賊?”
王鐵口笑了一笑,說:“成仁,你是秀才出身,應該知道有句俗話,叫做‘勝
者王侯敗者賊’,安知今天這個流賊就永遠是流賊?”他看見張成仁一臉惶惑的神
情,便接著放低了聲音說:“如今的賊就比官軍講仁義,不像官軍擾民,所以才有
‘賊過如杭,兵過如篦’之謠。這句民謠很流行,難道你沒有聽說過?”
張成仁搖搖頭:“竟然如此?”
“早已如此,豈自今日!”
“可是……”
“成仁,你這個人只曉得讀書,真是‘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唯讀聖賢書’。
外邊的事兒你不打聽,只怕耽誤了你的舉業①。別人的話送到你耳朵裡頭,你都只
當耳旁風!”

①舉業——科舉時代,學習有關科舉考試的學業

張成仁嘆了口氣:“唉,讀書人沒有用,一腦袋四書五經……”
王鐵口趕快截住說:“不然,不然。只要能過此圍城大劫,你不愁沒有登科揚
名的日子。不管誰坐江山,都得用讀書人,都得舉行鄉試、會試,選拔人才,你愁
什麼?”
張成仁感慨地說:“可是我自幼讀聖賢書,略知忠君之義……”
他的話還沒有說完,又被王鐵口攔腰打斷:“嗨!老弟,你又糊塗了,你不過
是個秀才,又沒有吃朝廷一天俸祿,犯不著死抱著‘忠君’二字。”
張成仁被王鐵口一句話搶白得說不出話來,心裡也覺得王鐵口說得有理。確實,
自己沒吃過朝廷一天俸祿,三次鄉試都沒有中,至今還是個白衣秀才,算不上大明
皇上的臣子。這“忠君”可以講,也可以不講,和那些已經做了官的人到底不一樣。
可是這種想法,他還是不願說出口,仿佛有了這種想法,違背了自幼所受的聖賢教
導。於是,他又問道:
“外邊對這曉諭有何議論?”
“外邊么?十個人有九個人認為,李闖王準許百姓出城采青是出自真心,連官
府也……”
“官府如何?”
“官府也信以為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