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自成(第四卷)》第三章


和尚笑著說:“是河南李公子,久仰久仰。請進來坐下談話。”
李岩向和尚合十行禮,問道:“法師何以知道我是李岩?”
和尚說:“貴部將士已經來到晉祠三日,貧僧豈能不聞?門外風寒,請進裡邊
說話。”
李岩對李俊說:“你去辦你的事吧。我一個人同法師談談話,只留下打燈籠的
親兵在院中等候好了。”
李俊和一群親兵走後,和尚將李岩讓進道房坐下,笑著問道:
“將軍來訪貧僧何事?莫非將軍與佛法有緣,一向所關心乎?”
李岩笑道:“實話相告,岩與佛法緣分很淺,雖無功名富貴之念,卻有濟世安
邦之心。待天下大定之後,岩既不入佛,亦不歸道,但求解甲釋兵,隱居山林,長
與白雲麋鹿為友,與農夫樵於為伍,於願足矣。”
“將軍胸懷高朗,令人欽敬。但恐天下事未可預料,誰知何時太平?將軍既然
已經出山,欲脫身怕不容易。今晚將軍下訪,究竟有何見教?”
李岩暗自琢磨著和尚的話,決定暫不說明來意,不妨先問問他對當今大局有何
看法。於是說道:
“以法師看來,大順軍此去北京,是否能馬到功成?”
不空和尚說道:“貧僧是方外之人,誦經禮佛之外,不知其他。軍國大事何必
向我垂問?”
李岩笑著說:“請法師不必瞞我,師傅豈非當年洪承疇軍中的贊畫劉於政先生
乎?”
“將軍何以知道?”
“請法師不必問我何以知道。正因為我知道法師原是劉子政先生,胸富韜略,
故來求教。”
“啊!”
“法師以為大局前途如何?”
不空和尚閉目沉吟,似乎在思考李岩的詢問。其實,他是在思索另外一個問題,
就是如何使大順軍緩到北京一步,使崇禎皇帝能等到勤王之師。停了片刻,他抬起
頭來,說道:
“崇禎並非亡國之君,只是從萬曆、天啟以來病入膏盲,加上朝中無人,才落
到今日地步。大順軍前去北京,看來一路上不會有大的阻礙。只是到北京城下之後,
能否迅速破城,未敢預料;縱然攻下北京,能否就算大功告成,更為難說。以李王
所率的東徵兵力,恐怕未必能一戰成功。”
李岩說:“北京兵力空虛,所謂三大營名存實亡,不堪一擊,各地縱有勤王之
師,但遠水不解近渴。眼下我大順朝有五十萬大軍東征,還怕不能一戰成功么?”

和尚笑而不語。李岩又忍不住問道:
“法師為何笑而不言?”
和尚慢慢抬起頭來說道:“倘若果然大順朝兵力雄厚,有五十萬大軍東征,自
然無須為成敗掛心。但恐兵力患少,萬一有意外之變,倉促之間,何以應付?請恕
我直言,李王左右用事之人,都以為勝利已在手中,又自以為兵力強大,無敵於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