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自成(第四卷)》第三章


勢已定,這讖記完全應驗了。那幫在長安新投降或沿路上新投降的文臣們,也都慶
幸自己早識天命,變成了從龍之臣。
東征大軍只顧向前,各地方一般都不留兵駐守。新委派的地方官吏,遵照李自
成的嚴令,搜捕明朝的宗室和各府、州、縣的鄉宦、富民,以及鄉宦的親屬。只要
是平日魚肉地方,積有民憤的人,一概捉拿,嚴刑拷打,強迫他們獻出金銀,充作
軍餉;沒收他們的存糧,部分充作軍餉,部分散給饑民。凡是已經投降的府、州、
縣,都迅速委派了大順朝的縣令。當時關中多年戰亂,加上天災不斷,既要供應東
征大軍,還要供應西征西寧和駐守榆林。寧夏等地的人馬,所以東征軍進入山西以
後,搜捕明朝宗室和地方鄉宦、大戶,嚴刑拷打,逼迫他們獻出金銀財寶和糧食,
既是為國為民除害,又為了解決大軍給養和朝廷開支。新委派的各府、州、縣官吏,
都把這件事做惜口向民間搜尋騾馬,當做軍餉,並不奇怪。可是山西省也是災荒不
斷,生產破壞,城鄉凋敝。李自成只考慮如何供應東征大軍,長驅入燕,趕快攻破
北京。至於如何使新委派的官吏採取一些有效的辦法,使百姓能夠過安定的日子,
休養生息,就來不及考慮了。


李自成到平陽的時候,劉宗敏早已先行抵達,率領在平陽的文武群臣和新投降
的地方官紳,在郊外恭迎“聖駕”。從城門到行宮,沿大街兩邊,家家門口擺著香
案,士民們或躲入門內,或跪在香案旁邊迎駕,沒有人敢在街上走動,或互相小聲
談話。街道上只有雄壯的馬蹄聲,走向知府衙門,那裡是為皇帝布置的臨時行宮。
行宮的大門外,用松柏枝和彩綢,搭成東西相對的兩座高大牌坊,每一座牌坊上懸
掛一個黃緞楷書匾額,左邊的匾額上寫著“功邁湯武”,右邊的寫著“德比堯舜”。
每一座牌坊上還懸著一副楷書對聯,雖然不過是歌功頌德的話,但是這兩副對聯都
編得對仗工整、氣派雄渾,字型端莊、圓潤,顯然是出自大順軍中有學問和善書法
的文臣之手。
李自成在平陽停留五大,召見父老,訪問疾苦,賑濟饑民。劉芳亮的偏師已經
過了澤州,即將進入河南。這一支偏師又分出一支人馬,從太行以西向北進軍,目
的是召降晉東州縣,然後與取道彰德北進的部隊在保定以南會師。李自成因各路進
軍無阻,在平陽歡宴隨征群臣,並讓文臣們在席上限韻賦詩。這些詩正如歷來的應
制詩一樣,無非是歌功頌德之作,缺少詩情,只一味追求形式上的典雅、華麗,以
及平厭諧凋、音節鏗鏘。
李岩自從參加義軍之後,很少作詩,這時也不得不追隨牛金星等人之後,吟成
七律一首。
李自成看了群臣歌功頌德的詩篇,心中十分歡喜,覺得這才是開國氣象。他向
幾位文臣問道:
“唐詩里有一句‘三晉雲山皆北向’,讀起來很有氣派,卻不知作何解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