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自成(第四卷)》第十章


不得稍違。至於原議對勛戚大臣拷掠追贓之事,可在今晚或明日進城時傳諭汝侯劉
宗敏,暫緩執行,聽候再議。”
宋獻策已經從李自成的神色上看出來李岩的話說得過直,引起“聖心”不悅,
正想再踢一下李岩的腳,而李岩卻耐不住接著說道:
“臣愚,值此進人北京之際,惟以效忠陛下為念,故敢知無不言,言無不盡,
使國家開業奠基,成為千古楷模。陛下為堯舜之主,功業將遠邁漢祖唐宗。陛下應
記得漢高祖初克鹹陽,聽了樊啥與張良的進言,隨即從鹹陽退出,還軍霸上,與父
老‘約法三章’①,就是約定了三件大事:殺人者死罪,犯傷人罪與盜竊罪的,都
要依法治罪。除這三條之外,秦朝的一切舊法全部廢除。所以沛公在關中深受百姓
愛戴,正如《史記》上說,‘秦民大喜,爭持牛、羊、酒食獻饗軍士。’明日陛下
進北京,當然與漢高祖人鹹陽不可同日而語。當時劉邦不但尚未稱帝,也未稱漢王,
名義僅是沛公。今日陛下已經是大順皇帝,駕臨北京,當然應駐曄於紫禁城內。但
大軍數萬人都駐紮北京城內,軍民混雜,臣竊以為非計。至於將明朝的勛威大臣一
齊逮捕,拷掠追贓,臣請緩行。首先在北京行寬仁之政,以收攬天下人心。俟大局
安定之後,擇勛戚大臣中罪惡昭著、萬民痛恨的,懲治幾個,其餘降順的一概不究。
如此行事,不惟使北京安堵如常,而且使各地觀望者望風歸順,也使敵對者無機可
乘。”

①約法三章——從前習慣上所說的“約法三章”,大概是句讀錯誤,使“約法”
二字連讀,成為一個同兒但“約法”是現代術語,不應出自古人口中。《史記》原
句應讀做:“與父老約,法三章耳。”

“你還有什麼建議?”
“臣本書生,蒙陛下厚愛,置諸帷幄之間,參預軍國之事,故敢就以上二事,
披瀝直陳。還有一事,亦望陛下斟酌。”
“何事?”
“北京雖在輦轂之下,為百官巨商雲集之地,然究其實,中小平民居於多數。
數月來山東漕運中斷,平民小戶素無積蓄,生活必甚艱難。進人北京之後,如何賑
濟京市饑民,也望陛下斟酌決定。今日國家制度粗定,與往年情況不同。京師各處
糧食倉儲如何稽核以及如何放賑之事,均歸戶政府職掌,而五城直指使①可以協助
辦理。”

①五城直指使——即五城御史。大順朝將明朝的御史改稱直指使。

李自成向宋獻策問道:“獻策,林泉建議諸事,你以為如何?”
宋獻策明白關於駐軍城內與對大臣拷掠追贓都是在西安決定的,為劉宗敏和陝
西將領所主張。李自成雖然英明,卻卜分倚信以劉宗敏為首的陝西將領,所以李岩
今夜不脫離書生之習,向皇上提出前兩條建議,已經晚了,徒惹皇上心中不快,他
必須為李岩緩和一下。趁皇上要他說話,趕快婉轉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