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史》卷四十四 列傳第三十四



西陽王子明,字雲光,武帝第十子也。永明元年,封武昌王。三年,失國璽,改封西陽。十年,為會稽太守,督五郡軍事。子明風姿明淨,士女觀者,鹹嗟嘆之。建武元年,為撫軍將軍,領兵置佐。二年,誅蕭諶,子明及弟子罕、子貞同諶謀,見害,年十七。

南海王子罕,字雲華,武帝第十一子也。頗有學。母樂容華有寵,故武帝留心。母嘗寢疾,子罕晝夜祈禱。於時以竹為燈纘照夜,此纘宿昔枝葉大茂,母病亦愈,鹹以為孝感所致。主簿劉鬷及侍讀賀子喬為之賦頌,當時以為美談。建武元年,位護軍將軍。二年,見殺,年十七。

巴陵王子倫,字雲宗,武帝第十三子也。永明十年,為北中郎將、南琅邪彭城二郡太守,鬱林即位,以南彭城祿力優厚,奪子倫與中書舍人綦母珍之,更以南蘭陵代之。

延興元年,明帝遣中書舍人茹法亮殺子倫,子倫時鎮琅邪城,有守兵,子倫英果,明帝恐不即罪,以問典簽華伯茂。伯茂曰:"公若遣兵取之,恐不即可辦,若委伯茂,一小吏力耳。"既而伯茂手自執鴆逼之,左右莫敢動者。子倫正衣冠,出受詔,謂法亮曰:"積不善之家,必有餘殃。昔高皇帝殘滅劉氏,今日之事,理數固然。"舉酒謂法亮曰:"君是身家舊人,今銜此命,當由事不獲已。此酒差非勸酬之爵。"因仰之而死,時年十六,法亮及左右皆流涕。

先是高帝、武帝為諸王置典簽帥,一方之事,悉以委之。每至覲接,輒留心顧問,刺史行事之美惡,繫於典簽之口,莫不折節推奉,恆慮弗及,於是威行州部,權重蕃君。武陵王曄為江州,性烈直不可忤,典簽趙渥之曰:"今出郡易刺史。"及見武帝相誣,曄遂免還。南海王子罕戍琅邪,欲暫游東堂,典簽姜秀不許而止。還泣謂母曰:"兒欲移五步亦不得,與囚何異?"秀後輒取子罕屐傘飲器等,供其兒昏,武帝知之,鞭二百,系尚方,然而擅命不改。邵陵王子貞嘗求熊白,廚人答典簽不在,不敢與。西陽王子明,欲送書參侍讀鮑僎病,典簽吳修之不許,曰:"應諮行事。"乃止。言行舉動,不得自專,征衣求食,必須諮訪。永明中,巴東王子響殺行事劉寅等,武帝聞之,謂群臣曰:"子響遂反。"戴僧靜大言曰:"諸王都自應反,豈唯巴東!"武帝問其故,答曰:"天王無罪,而一時被囚,取一挺藕,一杯漿,皆諮簽帥,不在則竟日忍渴。諸州唯聞有簽帥,不聞有刺史。"竟陵王子良嘗問眾曰:"士大夫何意詣簽帥?"參軍范雲答曰:"詣長史以下皆無益,詣簽帥便有倍本之價,不詣謂何!"子良有愧色。及明帝誅異己者,諸王見害,悉典簽所殺,竟無一人相抗。孔珪聞之流涕曰:"齊之衡陽、江夏最有意,而復害之。若不立簽帥,故當不至於此。"

邵陵王子貞,字雲松,武帝第十四子也。建武二年見誅,年十五。

臨賀王子岳,字雲嶠,武帝第十六子也。明帝誅武帝諸子,唯子岳及弟六人在後,時呼為"七王"。朔望入朝,上還後宮,輒嘆息曰:"我及司徒諸兒子皆不長,高、武子孫日長大。"永泰元年,上疾甚,絕而復甦,於是誅子岳等。延興、建武中,凡三誅諸王,每一行事,明帝輒先燒香,嗚咽涕泣,眾以此輒知其夜當殺戮也。子岳死時年十四。

西陽王子文,字雲儒,武帝第十七子也。永明七年,封蜀郡王,建武中,改封西陽。永泰元年見殺,年十四。

衡陽王子峻,字雲嵩,武帝第十八子也。永明七年,封廣漢郡王,建武中改封。永泰元年見殺,年十四。

南康王子琳,字雲璋,武帝第十九子也。母荀昭華盛寵,後宮才人位登采女者,依例舊賜玉鳳凰,荀時始為采女,得玉鳳凰投地曰:"我不能例受此。"武帝乃拜為昭華。

子琳以母寵,故最見愛。太尉王儉因請昏,武帝悅而許之。群臣奉寶物名好,盡直數百金,武帝為之報答亦如此。及應封,而好郡已盡,乃以宣城封之。既而以宣城屬揚州,不欲為王國,改封南康公褚蓁為巴東公,以南康為王國封子琳。永泰元年見殺,年十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