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史》卷四 齊本紀上第四



秋八月己亥,使司徒參軍蕭琛聘於魏。吳興、義興大水。乙卯,蠲二郡租。

九月戊辰,幸琅邪城講武,觀者傾都,普頒酒肉。

冬十月甲寅,魏人來聘。

十年春正月戊午,以司徒竟陵王子良領尚書令,以尚書右僕射西昌侯鸞為左僕射。詔增內外有務眾官祿奉。丙戌,詔故太宰褚彥回、故太尉王儉、故司空柳世隆、驃騎大將軍王敬則、鎮軍大將軍陳顯達、故鎮東將軍李安人配饗太祖廟庭。

二月乙已,使司徒參軍蕭琛聘於魏。

十一年春正月戊午,以驃騎大將軍、豫州刺史王敬則為司空。乙亥,皇太子長懋薨。

二月,雍州刺史王奐有罪,伏誅。

三月丙寅,以金紫光祿大夫王晏為尚書右僕射。

夏四月癸未,魏人來聘。甲午,立皇孫昭業為皇太孫,賜天下為父後者爵一級。

五月戊辰,以旱故,都下二縣、朱方、姑孰權斷酒。

秋七月丁巳,曲赦南兗、兗、豫、司、徐五州,南豫州之歷陽、譙、臨江、廬江四郡三調,眾逋宿責,並同原除。其緣淮及青、冀新附僑人,復除已訖,更申五年。

先是,魏地謠言,赤火南流喪南國。是歲,有沙門從北齎此火而至,色赤於常火而微,雲以療疾。貴賤爭取之,多得其驗。二十餘日,都下大盛,鹹雲"聖火"。詔禁之不止。火灸至七炷而疾愈。吳興丘國賓密以還鄉,邑人楊道慶虛疾二十年,依法灸即差。

是月,上不豫,徙御延昌殿,始登階而殿屋嗚吒,上惡之。魏軍將至,上慮朝野憂惶,力疾召樂府奏正聲伎。戊寅,大漸,詔曰:"始終大期,聖賢不免,吾行年六十,亦復何恨?但皇業艱難,萬機自重,不能無遺慮耳。太孫進德日茂,社稷有寄,子良善相毗輔,思弘正道。內外眾事無大小,悉與鸞參懷。尚書是職務根本,悉委王晏、徐孝嗣。軍旅捍邊之略,委王敬則、陳顯達、王廣之、王玄邈、沈文季、張瑰、薛深等。百辟庶僚,各奉爾職,謹事太孫,勿有懈怠。"又詔曰:"我識滅後,身上著夏衣畫天衣,純烏犀導絓,諸器服悉不得用寶物及織成等,唯裝復袷衣各一通。常所服刀長短二口、鐵環者,隨入梓宮。祭敬之典,本在因心,靈上慎勿以牲為祭。祭惟設餅、茶飲、乾飯、酒脯而已。天下貴賤,鹹同此制。未山陵前,朔望設菜食。陵墓萬世所宅,意常恨休安陵未稱,今可用東三處地最東邊以葬我,名為景安陵。喪禮每存省約,不須煩人,百官停六時入臨,朔望祖日可依舊。諸主六宮,並不須從山陵。內殿鳳華、壽昌、曜靈三處,是吾所改制。夫貴有天下,富兼四海,宴處寢息,不容乃陋,謂此為奢儉之中,慎勿壞去。顯陽殿玉象諸佛及供養,具如別牒,可盡心禮拜供養之。應有功德事,可專在中。自今公私皆不得出家為道,及起立塔寺,以宅為精舍,並嚴斷之。惟年六十,必有道心,聽朝賢選序,已有別詔。諸小小賜乞,及閣內處分,亦有別牒。內外禁衛勞舊主帥左右,悉令蕭諶優量驅使之。"是日上崩於延昌殿,年五十四。群臣上謚曰武皇帝,廟號世祖。九月丙寅,葬景安陵。

上剛毅有斷,政總大體,以富國為先。頗喜游宴、雕綺之事,言常恨之,未能頓遣。臨崩,又詔:"凡諸游費,宜從休息。自今遠近薦獻,務存節儉,不得出界營求,相高奢麗。金粟繒纊,敝人已甚;珠玉玩好,傷俗尤重,嚴加禁絕。"

論曰:齊高帝基命之初,武功潛用。泰始開運,大拯時艱。及蒼梧暴虐,釁結朝野,而百姓懍懍,命縣朝夕。權道既行,兼濟天下。元功振主,利器難以假人;群方戮力,實懷尺寸之望。豈惟天厭水行,固已人希水德,歸功與能,事極乎此!武帝雲雷伊始,功參佐命,雖為繼體,事實艱難。御袞垂旒,深存政典,文武授任,不革舊章,明罰厚恩,皆由己出。

外表無塵,內朝多豫,機事平理,職貢有恆。府藏內充,人鮮勞役。宮室苑圃,未足以傷財,安樂延年,眾庶所同幸,亦有齊之良主也。據齊、梁紀錄,並雲出自蕭何,又編御史大夫望之,以為先祖之次。案:何及望之於漢俱為勛德,而望之本傳不有此陳,齊典所書,便乖實錄。近秘書監顏師古博考經籍,註解《漢書》,已正其非,今隨而改削雲。

《南史》 唐·李延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