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記》卷七 項羽本紀第七


是時呂后兄周呂侯【集解】:徐廣曰:“名澤。”【正義】:蘇林云:“以姓名侯也。”晉灼云:“外戚表周呂令武侯澤也。呂,縣名。封於呂,以為國。”顏師古云:“周呂,封名。令武,其謚也。蘇雲‘以姓名侯’,非也。”為漢將兵居下邑,【集解】:徐廣曰:“在梁。”【正義】:括地誌云:“宋州碭山縣本下邑縣也,在宋州東一百五十里。”按:今下邑在宋州東一百一十里。漢王間往從之,稍稍收其士卒。至滎陽,諸敗軍皆會,蕭何亦發關中老弱未傅悉詣滎陽,【集解】:服虔曰:“傅音附。”孟康曰:“古者二十而傅,三年耕有一年儲,故二十三年而後役之。”如淳曰:“律年二十三傅之疇官,各從其父疇內學之。高不滿六尺二寸以下為罷癃。漢儀注‘民年二十三為正,一歲為衛士,一歲為材官騎士,習射御騎馳戰陣’。又曰‘年五十六衰老,乃得免為庶民,就田裡’。今老弱未嘗傅者皆發之。未二十三為弱,過五十六為老。食貨志曰‘月為更卒,已復為正,一歲屯戍,一歲力役,三十倍於古者’。”【索隱】:按:姚氏雲“古者更卒不過一月,踐更五月而休”。又顏雲“五當為‘三’,言一歲之中三月居更,三日戍邊,總九十三日。古者役人歲不過三日,此所謂‘一歲力役三十倍於古’也”。斯說得之。復大振。楚起於彭城,常乘勝逐北,與漢戰滎陽南京、索間,漢敗楚,集解應劭曰:“京,縣名,屬河南,有索亭。”晉灼曰:“索音柵。”【正義】:括地誌云:“京縣城在鄭州滎陽縣東南二十里。鄭之京邑也。晉太康地誌雲鄭太叔段所居邑。滎陽縣即大索城。杜預雲成皋東有大索城,又有小索故城,在滎陽縣北四里。京相璠地名雲京縣有大索亭、小索亭,大小氏兄弟居之,故有小大之號。”按:楚與漢戰滎陽南京、索間,即此三城耳。楚以故不能過滎陽而西。
項王之救彭城,追漢王至滎陽,田橫亦得收齊,立田榮子廣為齊王。漢王之敗彭城,諸侯皆復與楚而背漢。漢軍滎陽,築甬道屬之河,以取敖倉粟。【集解】:瓚曰:“敖,地名,在滎陽西北山,臨河有大倉。”【正義】:括地誌雲“敖倉在鄭州滎陽縣西十五里,縣門之東北臨汴水,南帶三皇山,秦時置倉於敖山,名敖倉雲。”漢之三年,項王數侵奪漢甬道,漢王食乏,恐,請和,割滎陽以西為漢。
項王欲聽之。歷陽侯范增曰:【正義】:括地誌云:“和州歷陽縣,本漢舊縣也。淮南子云‘歷陽之都,一夕而為湖’。漢帝時,歷陽淪為歷湖。”“漢易與耳,今釋弗取,後必悔之。”項王乃與范增急圍滎陽。漢王患之,乃用陳平計間項王。項王使者來,為太牢具,舉欲進之。見使者,詳驚愕曰:“吾以為亞父使者,乃反項王使者。”更持去,以惡食食【正義】:上如字,下音寺。項王使者。使者歸報項王,項王乃疑范增與漢有私,稍奪之權。范增大怒,曰:“天下事大定矣,君王自為之。原賜骸骨歸卒伍。”項王許之。行未至彭城,疽發背而死。【集解】:皇覽曰“亞父冢在廬江居巢縣郭東。居巢廷中有亞父井,吏民皆祭亞父於居巢廷上。長吏初視事,皆祭然後從政。後更造祠郭東,至今祠之。”【正義】:疽,七餘反。崔浩云:“疽,附骨癰也。”括地誌云:“髑髏山在廬州巢縣東北五里。昔范增居北山之陽,後佐項羽。”
漢將紀信說漢王曰:“事已急矣,請為王誑楚為王,王可以間出。”於是漢王夜出女子滎陽東門被甲二千人,楚兵四面擊之。紀信乘黃屋車,【正義】:李斐云:“天子車以黃繒為蓋裹,”傅左纛,【集解】:李斐曰:“纛,毛羽幢也。在乘輿車衡左方上注之。”蔡邕曰“以犛牛尾為之,如斗,或在騑頭,或在衡上也。”曰:“城中食盡,漢王降。”楚軍皆呼萬歲。漢王亦與數十騎從城西門出,走成皋。【正義】:括地誌云:“成皋故縣在洛州氾水縣西南二里。”項王見紀信,問:“漢王安在?”曰:“漢王已出矣。”項王燒殺紀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