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記》卷四十四 魏世家第十四


襄王元年,與諸侯會徐州,【集解】:徐廣曰:“今薛縣。”相王也。追尊父惠王為王。【集解】:徐廣曰:“二年,伐趙。”
五年,秦敗我龍賈軍四萬五千於雕陰,【集解】:徐廣曰:“在上郡。”【正義】:括地誌云:“彫陰故縣在鄜州洛交縣北三十里,彫陰故城是也。”圍我焦、曲沃。【正義】:括地誌云:“故焦城在陝縣東北百步古虢城中東北隅,周同姓也。曲沃有城,在陝縣西南三十二里。按:今有曲沃店也。”予秦河西之地。【正義】:自華州北至同州,並魏河北之地,盡入秦也。
六年,與秦會應。【集解】:徐廣曰:“潁川父城有應鄉也。”【正義】:應,乙陵反。括地誌云:“故應城,故應鄉也,在汝州魯山縣東三十里。”秦取我汾陰、皮氏、焦。【正義】:括地誌云:“汾陰故城在蒲州汾陰縣北九里。皮氏故城在絳州龍門縣西一百八十步也。”魏伐楚,敗之陘山。【集解】:徐廣曰:“在密縣。”【正義】:括地誌云:“陘山在鄭州新鄭縣西南三十里。”七年,魏盡入上郡於秦。【正義】:括地誌云:“上郡故城在綏州上縣東南五十里,秦魏之上郡地也。”按:丹、鄜、延、綏等州,北至固陽,並上郡地。魏築長城界秦,自華州鄭縣已北,濱洛至慶州洛源縣白於山,即東北至勝州固陽縣,東至河西上郡之地,盡入於秦。秦降我蒲陽。【正義】:在隰州,隰川縣蒲邑故城是也。八年,秦歸我焦、曲沃。
十二年,楚敗我襄陵。諸侯執政與秦相張儀會齧桑。【集解】:徐廣曰:“在梁與彭城之間。”十三年,張儀相魏。魏有女子化為丈夫。秦取我曲沃、平周。【正義】:絳州桐鄉縣,晉曲沃邑。十三州志云:“古平周縣在汾州介休縣西五十里也。”
十六年,襄王卒,子哀王立。【集解】:荀勖曰:“和嶠雲‘紀年起自黃帝,終於魏之今王’。今王者,魏惠成王子。案太史公書惠成王但言惠王,惠王子曰襄王,襄王子曰哀王。惠王三十六年卒,襄王立十六年卒,並惠、襄為五十二年。今案古文,惠成王立三十六年,改元稱一年,改元後十七年卒。太史公書為誤分惠、成之世,以為二王之年數也。世本惠王生襄王而無哀王,然則今王者魏襄王也。”【索隱】:按:系本襄王生昭王,無哀王,蓋脫一代耳。而紀年說惠成王三十六年,又稱後元一十七年卒。今此分惠王之歷以為二王之年,又有哀王,凡二十三年,紀事甚明,蓋無足疑。而孔衍敘魏語亦有哀王。蓋紀年之作失哀王之代,故分襄王之年為惠王後元,即以襄王之年包哀王之代耳。張儀復歸秦。
哀王元年,五國共攻秦,【正義】:韓、魏、楚、趙、燕也。不勝而去。
二年,齊敗我觀津。【正義】:括地誌云:“觀津城在冀州棗陽縣東南二十五里。”本趙邑,今屬魏也。五年,秦使樗里子【索隱】:秦昭王弟疾居樗里,因號焉。伐取我曲沃,走犀首【索隱】:犀首,官名,即公孫衍。岸門。【集解】:徐廣曰:“潁陰有岸亭。”【索隱】:徐廣雲“潁陰有岸門亭”,劉氏雲“河東皮氏縣有岸頭亭”也。【正義】:括地誌云:“岸門在許州長社縣西北十八里,今名西武亭。”六年,秦來立公子政【索隱】:魏公子也。為太子。與秦會臨晉。七年,攻齊。【集解】:徐廣曰:“年表雲擊齊,虜贅子於濮也。”與秦伐燕。
八年,伐衛,拔列城二。【索隱】:紀年云:“八年,翟章伐衛。”衛君患之。如耳【正義】:魏大夫姓名也。見衛君曰:“請罷魏兵,免成陵君可乎?”衛君曰:“先生果能,孤請世世以衛事先生。”如耳見成陵君曰:“昔者魏伐趙,斷羊腸,拔閼與,【集解】:徐廣曰:“在上黨。”【正義】:閼,於連反。與音預。羊腸阪道在太行山上,南口懷州,北口潞州。閼與故城在潞州及儀州。若斷羊腸,拔閼與,北連恆州,則趙國東西斷而為二也。約斬趙,趙分而為二,所以不亡者,魏為從主也。今衛已迫亡,將西請事於秦。與其以秦醳衛,不如以魏醳衛,【正義】:醳音釋。衛之德魏必終無窮。”成陵君曰:“諾。”如耳見魏王曰:“臣有謁於衛。衛故周室之別也,其稱小國,多寶器。今國迫於難而寶器不出者,其心以為攻衛醳衛不以王為主,故寶器雖出必不入於王也。臣竊料之,先言醳衛者必受衛者也。”如耳出,成陵君入,以其言見魏王。魏王聽其說,罷其兵,免成陵君,終身不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