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記》卷八十九 張耳陳餘列傳第二十九


上賢貫高為人能立然諾,使泄公具告之,曰:“張王已出。”因赦貫高。貫高喜曰:“吾王審出乎?”泄公曰:“然。”泄公曰:“上多足下,故赦足下。”貫高曰:“所以不死一身無餘者,白張王不反也。今王已出,吾責已塞,死不恨矣。且人臣有篡殺之名,何面目復事上哉!縱上不殺我,我不愧於心乎?”乃仰絕骯,遂死。【集解】:韋昭曰:“骯,咽也。”【索隱】:蘇林云:“骯,頸大脈也,俗所謂胡脈,下郎反。”蕭該或音下浪反。當此之時,名聞天下。
張敖已出,以尚魯元公主故,封為宣平侯。【索隱】:韋昭曰:“尚,奉也。不敢言取。”崔浩云:“奉事公主。”小顏云:“尚,配也。易曰‘得尚於中行’,王弼亦以尚為配。恐非其義也。於是上賢張王諸客,以鉗奴從張王入關,無不為諸侯相、郡守者。及孝惠、高后、文帝、孝景時,張王客子孫皆得為二千石。
張敖,高后六年薨。【集解】:關中記曰:“張敖冢在安陵東。”【正義】:魯元公主墓在鹹陽縣西北二十五里,次東有張敖冢,與公主同域。又張耳墓在鹹陽縣東三十三里。子偃為魯元王。以母呂后女故,呂后封為魯元王。【索隱】:案:謂偃以其母號而封也。元王弱,兄弟少,乃封張敖他姬子二人:壽為樂昌侯,集解徐廣曰:“漢紀張酺傳曰張敖之子壽封樂昌侯,食細陽之池陽鄉也。”侈為信都侯。高后崩,諸呂無道,大臣誅之,而廢魯元王及樂昌侯、信諸侯。孝文帝即位,復封故魯元王偃為南宮侯,續張氏。【集解】:張敖謚武侯。張偃之孫有罪絕。信都侯名侈,樂昌侯名壽。
太史公曰:張耳、陳餘,世傳所稱賢者;其賓客廝役,莫非天下俊桀,所居國無不取卿相者。然張耳、陳餘始居約時,【集解】:漢書音義曰:“在貧賤時也。”相然信以死,豈顧問哉。【索隱】:按:葛洪要用字苑雲“然猶爾也”。謂相和同諾者何也。謂然諾相信,雖死不顧也。及據國爭權,卒相滅亡,何鄉者相慕用之誠,後相倍之戾也!豈非以勢利交哉?【索隱】:有本作“私利交”,漢書作“勢利”,故廉頗傳雲“天下以市道交,君有勢則從君,無勢則去,此固其理”是也。名譽雖高,賓客雖盛,所由殆與大伯、延陵季子異矣。
【索隱述贊】張耳、陳餘,天下豪俊。忘年羈旅,刎頸相信。耳圍鉅鹿,餘兵不進。張既望深,陳乃去印。勢利傾奪,隙末成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