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書》卷七十二 列傳第三十二◎文九王



為人謙儉周慎,禮賢接士,明曉政事,上甚信仗之。時普責百官讜言,宏議曰:

臣聞建國之道鹹殊,興王之政不一。至於開諫致寧,防口取禍,固前王同軌,後主共則。秦、殷之敗,語戮刺亡;周、漢之盛,謗升箴顯。陛下以至德神臨,垂精思治,進儒禮而崇寬教,哀獄法而黜嚴刑,表忠行而舉貞節,辟處士而求賢異,修廢官而出滯賞,撤天膳而重農食,禁貴游而弛榷酤,通山澤而易關梁,固已海內仰道,天下知德。今復開不諱之塗,獎直辭之路,四海希風,普天幸甚。舉蒙采問,敢不悉心,謹條鄙見,置陳如左。辭理違謬,伏用震讋。

夫用兵之道,自古所慎。頃干戈未戢,戰備宜修,而卒不素練,兵非夙習。且戎衛之職,多非其才,或以資厚素加,或以祿薄帶帖,或寵由權門,恩自私假,既無將領,虛屍榮祿。至於邊城舉燧,羽驛交馳,而望其擐甲推鋒,立功閫外,譬緣木求魚,不可得矣。常謂臨難命師,皆出倉卒,驅烏合之眾,隸造次之主,貌疏情乖,有若胡、越,豈能使其同力,拔危濟難!故奔北相望,覆敗繼有。

今欲改選將校,皆得其人,分台見將,各以配給,領、護二軍,為其總統。令撫養士卒,使恩信先加,農隙校獵,以習其事,三令五申,以齊其心,使動止應規,進退中律,然後畜銳觀釁,因時而動,摧敵陷堅,折衝於外。孫子曰:"視卒如赤子,故可與之共死。"所以張弮效爭先之心,吮癰致必盡之命,豈不由恩著者士輕其生,令明者卒畢其力。考心跡事,如或有在,妄陳膚知,追懼乖謬。

轉尚書令,加散騎常侍,將軍如故;給鼓吹一部,尋進號衛將軍,中書監、尚書令如故。

宏少而多病,大明二年疾動,求解尚書令,以本號開府儀同三司,加散騎常侍,中書監如故。未拜,其年薨,時年二十五。追贈侍中、司徒,中書監如故,給班劍二十人。上痛悼甚至,每朔望輒出臨靈,自為墓志銘並序。與東揚州刺史顏竣詔曰:"宏夙情業尚,素心令績,雖年未及壯,願言兼申。謂天道可倚,輔仁無妄,雖寢患淹時,慮不至禍。豈圖祐善虛設,一旦永謝,驚惋摧慟,五內交殞。平生未遠,舉目如昨,而賞對游娛,緬同千載,哀酷纏綿,實增痛切。卿情均休戚,重以周鏇,乖拆少時,奄成今古,聞問傷惋,當何可言。"五年,益諸弟國各千戶,先薨者不在其例,唯宏追益。

子景素,少愛文義,有父風。大明四年,為寧朔將軍、南濟陰太守,徙歷陽、南譙二郡太守,將軍如故。中書侍郎,不拜。監南豫、豫二州諸軍事、輔國將軍、南豫州刺史,又不拜。太宗初,太子中庶子,領步兵校尉,太子左衛率,加給事中,冠軍將軍、南兗州刺史,丹陽尹,吳興太守,使持節、監湘州諸軍事、湘州刺史,將軍並如故。進號左將軍。泰始六年,都督荊、湘、雍、益、梁、寧、南北秦八州諸軍事、左將軍、荊州刺史,持節如故。征為散騎常侍、後將軍、太常,未拜。授使持節、都督南徐、南兗、兗、徐、青、冀六州諸軍事、鎮軍將軍、南徐州刺史。桂陽王休范為逆,景素雖纂集兵眾,以赴朝廷為名,而陰懷兩端。及事平,進號鎮北將軍。齊王為南兗州,景素解都督。

時太祖諸子盡殂,眾孫唯景素為長,建安王休祐諸子並廢徙,無在朝者。景素好文章書籍,招集才義之士,傾身禮接,以收名譽。由是朝野翕然,莫不屬意焉。而後廢帝狂凶失道,內外皆謂景素宜當神器,唯廢帝所生陳氏親戚疾忌之。而楊運長、阮佃夫並太宗舊隸,貪幼少以久其權,慮景素立,不見容於長主,深相忌憚。元徽三年,景素防閣將軍王季符失景素旨,怨恨,因單騎奔京邑,告運長、佃夫雲"景素欲反"。運長等便欲遣軍討之,齊王及衛將軍袁粲以下並保持之,謂為不然也。景素亦馳遣世子延齡還都,具自申理。運長等乃徙季符於梁州,又奪景素征北將軍、開府儀同三司。

自是廢帝狂悖日甚,朝野並屬心景素,陳氏及運長等彌相猜疑。景素因此稍為自防之計,與司馬廬江何季穆、錄事參軍陳郡殷沵、記室參軍濟陽蔡履、中兵參軍略陽垣慶延、左右賀文超等謀之。以參軍沈顒、毋丘文子、左暄、州西曹王潭等為爪牙。季穆薦從弟豫之為參軍。景素遣豫之、潭、文超等去來京邑,多與金帛,要結才力之士。由是冠軍將軍黃回、游擊將軍高道慶、輔國將軍曹欣之、前軍韓道清、長水校尉郭蘭之、羽林監垣祗祖,並皆響附,其餘武人失職不得志者,莫不歸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