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選》文選卷第五十一

文學夫子曰:“天符既聞命矣,敢問人瑞。”

先生曰:“夫匈奴者,百蠻之最彊者也。毛詩曰:因時百蠻。天性憍蹇,習俗傑暴,左氏傳曰:彼皆偃蹇。杜預曰:偃蹇,憍傲也。賤老貴壯,氣力相高。史記曰:匈奴貴壯健,賤老弱也。業在攻伐,事在獵射,史記曰:匈奴因射獵為生業,習戰攻以侵伐。兒能騎羊,走箭飛鏃,史記曰:匈奴兒能騎羊,引弓射鳥鼠也。逐水隨畜,都無常處。史記曰:匈奴逐水草遷徙,無城郭常處。鳥集獸散,往來馳騖,周流曠野,以濟嗜欲。其耒耜則弓矢鞍馬,播種則扞弦掌拊,禮記曰:左佩決扞。鄭玄曰:扞,拾也,言所以拾弦也,何旦切。鄭玄禮記注曰:拊,弓把也,音夫。收秋則奔狐馳兔,獲胡郭刈則顛倒殪伊計仆。史記曰:匈奴射狐兔,用為食。追之則奔遁,釋之則為寇。史記曰:匈奴利則進,不利則退,不羞遁走。是以三王不能懷,五伯不能綏,驚邊扤士,屢犯芻蕘,詩人所歌,自古患之。毛詩曰:六月棲棲,戎車既飭,四牡騤騤,載是常服。獫狁孔熾,我是用急。今聖德隆盛,威靈外覆,日逐舉國而歸德,單于稱臣而朝賀。宣紀曰:日逐王先賢撣將人眾來降。鄭氏曰:撣,音纏束之纏。又曰:單于稱臣,使弟奉珍朝賀正月。乾坤之所開,陰陽之所接,編蒲典結計 沮顏,燋齒梟□閒,翦發黥首,文身裸力果袒徒旦之國,編結,即編髮也。漢書,終軍曰:解辮髮,削左衽。又曰:匈奴有罪,小者軋。音義曰:刀刻其面,蓋沮顏也。燋齒,未詳。又曰大宛,深目多須,蓋梟□也。黥首,蓋雕題也。山海經曰:雕題國在鬱林南。靡不奔走貢獻,歡忻來附,婆娑嘔吟,鼓掖而笑。夫鴻均之世,何物不樂?孔安國尚書傳曰:洪,大也。鴻與洪古字通。毛萇詩傳曰:均,平也。飛鳥翕翼,泉魚奮躍。毛詩曰:鴛鴦在梁,戢其左翼。鄭玄曰:明王之時,人不驚駭也。韓詩曰:鳶飛戾天,魚躍於泉。薛君曰:魚喜樂,則踴躍於泉中。是以刺史感懣莫本舒音,而詠至德。鄙人黭淺,不能究識,黭,不明也,烏感切。敬遵所聞,未克殫焉。”

於是二客醉於仁義,飽於盛德,毛詩曰:既醉以酒,既飽以德。終日仰嘆,怡懌而悅服。

文選考異
注“涉始於足”:案:“涉”當作 “步”,不同。各本皆偽。
注“一單三尺”:袁本、茶陵本 “單”作“躍”,是也。

注“遁逃也”:袁本、茶陵本“ 逃”作“避”,是也。

注“皮裘負芻”:袁本併入五臣,“皮”作“反”,是也。茶陵本亦誤“皮”。

注“閭(女聚) 子奢”:案:“(女聚) ”當作“娵”。各本皆偽。今荀子賦篇及七發注引皆是 “娵”字。

故美玉蘊於碔砆:案:“碔砆” 當作“武夫”。注引戰國策及張揖漢書注皆不從“石” ,袁、茶陵二本所載五臣翰注乃作“碔砆”。是善“武夫”,五臣“碔砆”,音以“武夫”,各本所見亂之而失著校語。此誤入五臣音皆非也。又案:引“張揖曰” 者,子虛賦注也。史記、漢書正作“武夫”。今彼正文及善注引張揖、國策盡為“碔砆”,恐亦為五臣所亂而並注中改之也。

注“說文曰□銅鐵璞也”:案: “□”當作“礦”,“璞”當作“朴”。各本皆偽。“ 礦”即“磺”字也。又案:依此,正文“朴”字當作“ 朴”,二字群書中頗有相混者,五臣並正文改為“璞” ,誤甚。

寂寥宇宙:茶陵本“寥”作“聊 ”,雲五臣作“寥”。袁本雲善作“聊”。案:此尤以五臣本改之也。袁、茶陵注中作“聊”。尤改恐未必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