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選》文選卷第四

注“群翔興古十餘”:陳雲“余 ”下疑脫“日”字,是也。各本皆脫。

注“可以醮祭而置也”:陳雲“ 置”當作“致”,是也。各本皆脫。

注“火焰也音艷”:袁本、茶陵本“焰”作“爓”,又袁“艷”下有“煽音扇”三字,是也。茶陵無,非也。

金沙銀礫:茶陵本“礫”作“鑠 ”,雲五臣作“礫音歷”。袁本作“礫”,用五臣也。尤以五臣亂善,非。下“歷”亦五臣音耳。

注“寢”:袁本、茶陵本作“善曰梫音寢”五字,在劉注之下,是也。

注“咆□也”:袁本、茶陵本此下有“步包切”三字,是也。

注“宕渠縣名銅梁在巴東宕縣在巴西”:袁本、茶陵本無“名銅梁在巴東宕縣”八字。案:此尤校添之。劉昭注續漢書郡國志引銅梁山在巴東也。下“縣”當作“渠”。

注“資睹”:袁本、茶陵本作“ 蒩資睹切”四字,在注中“蒩蕺也”下,是也。

注“出巴東北新井縣水出地” 案:“新”字當在“縣”字下。“北井”二字當連文,縣名也。晉太康以前屬巴東郡,見華陽國志。“出巴東北井縣”為一句,“新水出地”為一句。

黿龜水處:案:“黿”當作“元 ”。茶陵本作“黿”,雲五臣作“元”。袁本作“元” ,無校語。此當是茶陵、尤所見因劉注中“元龜”二字誤為“黿”字,而改正文者耳。袁所見正文及注,皆是 “元龜”字,為不誤也。又正文下有“元”字,乃割裂所見之校語以為音。茶陵亦尚無之。恐讀者不察,將致執此音以定善字,特為訂正焉。

注“黿大龜也”:袁本“黿”作 “元龜”二字,是也。茶陵本與此同,非。案:說已見上。劉以“大”解“元”,益顯然可知也。

注“其緣中又”:案:“又”當作“叉”,下“靈叉”同。見華陽國志涪陵郡下。

注“李尤七嘆曰”:袁本、茶陵本“嘆”作“嘆”。案:各本皆非也,當作“款”。

注“昌志”:袁本、茶陵本作“ 昌志切”三字,在注“熾赤也”下,是也。

注“厥土赤埴”:案:“埴”當作“熾”,觀正文及下善注可見。各本皆誤。又尚書徐、鄭、王皆讀曰“熾”,見釋文,亦其證也。

注“在宗”:袁本、茶陵本作“ 賨在宗切”四字,在注中“氣銳以剛”下,是也。

注“武帝樂府”:何校“帝”下添“立”字,陳同,是也。各本皆脫。

注“在漢壽西界”:案:“壽” 當作“嘉”。各本皆誤,說見前。下注“九折阪在漢壽嚴道縣”云云,“壽”亦當作“嘉”也。

注“驛傳其詩奏之”:案:“驛 ”當作“譯”。各本皆誤。事在范書西南夷傳也。

注“出岷山在安都縣”:案:“ 在”字不當有,“安都”當作“
都安”。各本皆誤。下注“金堤在岷山都安縣西”,又“岷山都安縣有兩山相對立如闕” ,皆可證。晉書地理志汶山郡有都安縣也。

麋蕪布濩於中阿:袁本、茶陵本 “麋”作“蘪”。案:注中作“
蘪”,“蘪”、“麋”古通用。或太沖自用“蘪”字。

注“生越嶲郡無會縣”:案:“ 無會”當作“會無”。各本皆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