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選》文選卷第四

皇祖止焉,光武起焉。皇祖,高祖也。周易曰:庖犧氏沒,神農氏作。據彼河洛,統四海焉。河、洛,謂東都也。西都賦曰:嘗有意乎都河、洛。本枝百世,位天子焉。毛詩曰:文王子孫,本枝百世。永世克孝,懷桑梓焉。毛詩曰:永世克孝。又曰:維桑與梓,必恭敬止。真人南巡,睹舊里焉。東觀漢記曰:光武征秦豐,幸舊宅。酈元水經注曰:光武征秦豐,張衡以為真人南巡,觀舊里焉。

文選考異
注“於嘆辭”:袁本、茶陵本辭下有“於孤切”三字,是也。其正文下“烏”字乃五臣音也。凡合併六家之本,於正文下載五臣音,於注中載善音,而善音之同於五臣者每被節去。袁、茶陵二本,又各多寡不齊,蓋合併不一,故所節去不一耳。至尤本於正文下五臣音,往往未嘗區別刊正,而注中善音,則節去彌甚,其失善舊,亦彌甚矣。今取二本善音之可考者,悉皆訂正。其二本已節去在前,則末由考之。間有可借正文下五臣音推知崖略者,然既非明文,難以稱說,當俟再詳。全書善音之例,均準此。
注“西京賦曰”下至“為豫州也 ”:袁本此二十二字作“周居豫州已見西京賦”,是也。茶陵本復出,非。

注“鬱郁京河”:袁本、茶陵本 “京”作“荊”,是也。

注“武闕山為關在西也”:茶陵本無此八字。袁本有,何、陳校皆去。觀下注,似不當有。

注“說文曰”下至“墉城也”:袁本此十七字作“隍已見上文墉已見西京賦”,是也。茶陵本復出,非。

注“盪他浪切”:袁本、茶陵本無此四字。茶陵有“淯音育”三字,袁亦無,案:茶陵是也。

注“淮南子曰隨侯之珠”下至“ 不系之於珠璧也”:袁本、茶陵本無此一百十七字。袁有“隨珠夜光已見西都賦”九字,茶陵有“隨珠夜光見西都注”八字,案:袁本是也。茶陵例改,已見為復出,此條其遺漏者,尚屬善舊。尤乃復出,甚非。

注“惡”:袁本、茶陵本作“堊音惡”三字,在注中“(危邑) 音跪”下,是也。

注“山海經曰”下至“出人有光 ”:袁本此二十一字作“耕父已見東京賦”,是也。茶陵本復出,非。

注“嵣(山芒) 山石廣大之貌也”:袁本、茶陵本此下有“嵣音盪(山芒) 音莽”六字,是也。

注“嶛高也”:袁本、茶陵本此下有“力雕切”三字,是也。

注“岝(山客) 山不齊也”:袁本、茶陵本此下有“岝仕革切”四字,是也。

注“高而不平也”:袁本、茶陵本此下有“嶵昨回切嵬牛回切”八字,是也。

注“高峻之貌也”:袁本、茶陵本此下有“嶜士林切”四字,是也。

注“相連之貌”:袁本、茶陵本此下有“峮丘貧切嶙音鄰纚力是切”十一字,是也。

注“九六”:袁本、茶陵本作“ 九六切”三字,在注中“鞠高貌也”下,是也。

注“班孟堅”下至“蒼山隱天” :袁本此二十四字作“隱天已見西都賦”,是也。茶陵本復出,非。

注“薛綜注曰區陬隅隙之間也” :袁本此十一字作“陬已見西京賦”,是也。茶陵本復出,非。

注“傾側也”:袁本、茶陵本此下有“崎丘宜切嶇丘嵎切”八字,是也。

注“□(山薛) 高峻也”:袁本、茶陵本此下有“□在結切”四字,是也。

注“毛萇詩傳曰巘”:袁本“巘 ”作“(上山下獻) ”,茶陵本亦作“巘”。案:各本皆非也。當作“甗”,乃與正文相應。茶陵本校語云善作“ 甗”,否則善當有“巘”,“甗”異同之注,今刪削不全。又案:西京賦“陵重巘”,正文及注皆作“巘”,而毛詩皇矣正義所引則為“甗”字,恐彼亦善“甗”、五臣“巘”,各本亂之。如袁本之此正文作“巘”,而失著校語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