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選》文選卷第四十一

注“禮甚卑”:茶陵本“禮”作 “體”,是也。袁本亦誤。

注“知其謀反告之”:案:“反 ”字不當有。各本皆衍。

注“會孺有服”:何校“孺”上添“仲”字,陳同,是也。各本皆脫。

注“長史曰”:陳雲“長”上脫 “召”字,是也。各本皆脫。

注“敗敵所破虜”:案:“破” 當作“被”,各本皆偽。漢書注引作“被”。

注“羌人以婢為妻”:案:“羌 ”當作“善”,各本皆偽。

注“男而歸婢”:陳雲“歸”當作“婿”,是也。各本皆誤。此方言文也。

注“女而歸奴”:陳雲“歸”當作“婦”,是也。各本皆偽。方言文。

注“為楚懷王左司徒”:陳雲“ 司”字衍。案:各本皆同,陳據今史記校也。考集解、索隱無明文,唯正義注云雲。其本無“司”字。或善讀史記有,未當輒去。

注“莫為王也”:陳雲“為”上脫“能”字,下衍“王”字。案:亦據今史記校也。或 “王”當作“之”,而各本皆偽。

注“為八覽十二紀三十餘萬言” :案:“覽”下當有“六論”二字,“三”當作“二” 。各本皆脫誤。

已就極刑:袁本、茶陵本“已” 作“是以”二字,是也。漢書作“是以”。

注“吾聞之於政也”:何校“政 ”改“故”,是也。各本皆偽。

今雖欲自雕琢:何校“琢”改“ 瑑”。案:漢書作“瑑”,何據之校。但選文未必全同,如上文“脩身者智之符也”,漢書作“府”;“大厎聖賢發憤之所為作也”。漢書作“氐”。善與顏兩家所注,各有明文,判然不合。此但顏作“瑑”耳,善果何作,無以考之,不得定其當為“瑑”也。凡何校之非,多不出其舉隅者如此。

報孫會宗書
 楊子幼漢書,楊惲,字子幼,華陰人。以才能稱譽,為常侍騎,與太僕戴長樂相失,坐事免為庶人。惲見已失爵位,遂即歸家閒居,自治產業,起室,以財自娛。歲余,友人安定太守西河孫會宗與惲書誡諫之。言大臣廢退,當杜門惶懼,為可憐之意,不當治產業,通賓客,有稱舉。惲乃作此書報之。
惲材朽行穢,文質無所厎,論語曰:文質彬彬,然後君子。包氏曰:彬彬,文質相半之貌也。厎,致也。幸賴先人餘業,得備宿衛。遭遇時變,以獲爵位,漢書曰:霍氏謀反,惲先聞知。霍氏伏誅,惲封為平通侯。終非其任,卒與禍會。足下哀其愚蒙,賜書教督以所不及,爾雅曰:督,正也。慇懃甚厚。然竊恨足下不深惟其終始,而猥隨俗之毀譽也。猥,猶曲也。言鄙陋之愚心,則若逆指而文過,言逆會宗之指,自文飾己之過。論語,子曰:小人之過也必文。孔安國曰:文飾其過,不言實也。默而自守,恐違孔氏各言爾志之義。論語曰:顏淵、季路侍,子曰:盍各言爾志。故敢略陳其愚,惟君子察焉!

惲家方隆盛時,乘朱輪者十人,二千石皆得乘朱輪。位在列卿,爵為通侯,總領從官,應劭曰:舊曰徹侯,避武帝諱,故為通,言其功德通於王室也。從,天子侍從官也。與聞政事。曾不能以此時有所建明,以宣德化。又不能與群僚併力,陪輔朝廷之遺忘,已負竊位素□之責久矣。 論語,子曰:臧文仲其竊位者歟!知柳下惠之賢而不與立。毛詩曰:彼君子兮,不素□兮。懷祿貪勢,不能自退,曾子曰:君子不安貴位,不懷厚祿。遂遭變故,橫被口語,身幽北闕,妻子滿獄。口語,即戴長樂所告也。如淳漢書注曰:上章者於公車,有不如法者以付北軍尉,北軍尉以法罰之。楊惲上書,遂幽北闕,公車門所在也。當此之時,自以夷滅不足以塞責,史記,司馬欣謂章邯曰:趙高欲以法誅將軍塞責。豈得全其首領,復奉先人之丘墓乎?左氏傳,宋公曰:若以大夫之靈,得保首領以沒於地。伏惟聖主之恩,不可勝量。君子游道,樂以忘憂;史記曰:陳平游道日廣。論語曰:樂以忘憂。小人全軀,說以忘罪。楚辭曰:與波上下,偷以全吾軀乎!竊自念過已大矣,行已虧矣,長為農夫以沒世矣。是故身率妻子,戮力耕桑,國語曰:戮力一心。灌園治產,以給公上。蘇林漢書注曰:充縣官之賦斂。不意當復用此為譏議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