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選》文選卷第四十一

夫人情所不能止者,聖人弗禁。故君父至尊親,送其終也,有時而既。終,謂終沒也。既,盡也。張晏漢書注曰:喪不過三年。臣見放逐降居,三月復初。臣之得罪,已三年矣。田家作苦,歲時伏臘,漢書曰:秦繆公作伏祠。孟康曰:六月伏日也。風俗通禮傳曰:夏曰嘉平,殷曰清祀,周曰大蜡,故改為臘。烹羊炮羔,斗酒自勞。家本秦也,能為秦聲。婦趙女也,雅善鼓琴,奴婢歌者數人,酒後耳熱,仰天撫缶而呼嗚嗚。應劭漢書注曰:缶,瓦器也,秦人擊之以節歌。李斯上書曰:擊瓮扣缶,而呼嗚嗚快耳者,真秦聲也。其詩曰:“田彼南山,蕪穢不治;種一頃豆,落而為萁”。 張晏漢書注曰:山高在陽,人君之象也。蕪穢不治,朝廷荒亂也。一頃百畝,以喻百官也。言豆者,貞直之物,零落在野,喻己見放棄也。萁曲而不直,言朝臣皆諂諛也。臣瓚案:田彼南山,蕪穢不治,言於王朝而遇民亂也。種一頃豆,落而為萁,雖盡忠效節,徒勞而無獲也。人生行樂耳,須富貴何時?是日也,拂衣而喜,奮袖低昂,頓足起舞,誠淫荒無度,不知其不可也。惲幸有餘祿,方糴賤販貴,逐什一之利。什一,謂十中之一也。尚書大傳曰:王者十一而稅。此賈豎之事,污烏臥切辱之處,惲親行之。下流之人,眾毀所歸,言處下流,為眾惡毀所舉。不寒而慄。雖雅知惲者,猶隨風而靡,尚何稱譽之有?楚辭曰:世從容而變化,隨風靡而成行。董生不云乎:“明明求仁義,常恐不能化民者,卿大夫之意也;明明求財利,常恐睏乏者,庶人之事也。”漢書,董仲舒對策曰:夫皇皇求財利,常恐匱乏者,庶人之意也;皇皇求仁義,常恐不能化人者,大夫之意也。故道不同不相為謀。今子尚安得以卿大夫之制而責仆哉? 論語曰:道不同不相為謀。言今我親行賈豎之事,安得責我卿大夫之制乎?

夫西河魏土,文侯所興,有段乾木田子方之遺風,史記,李克謂翟璜曰:魏成子東得子夏、田子方、段乾木,此三人者,君皆師之。稟然皆有節概,知去就之分,頃者足下離舊土,謂去西河。臨安定。安定山谷之間,昆夷舊壤,毛詩曰:文王西有昆夷之患,北有獫狁之難。鄭玄曰:昆夷,西戎也。子弟貪鄙,豈習俗之移人哉!言豈隨懷安貪鄙之俗,而移人之本性者哉!於今乃睹子之志矣。方當盛漢之隆,願勉旃,無多談。

文選考異
注“漢書楊惲”下至“惲乃作此書報之”:案:此一節注當有誤。如本傳惲自以兄忠任為郎,補常侍騎,則雲“以才能稱譽”者,決非善引漢書矣。漢書雲“家居”,此雲“遂即歸家閒居”,殊不成語,必各本皆失其舊也。
注“厎致也”:袁本、茶陵本無此三字。案:蓋因已見五臣而節去也。

注“猥猶曲也”:袁本、茶陵本此節注併入五臣,較多不同。案:以尤為是也。

又不能與群僚併力 袁本、茶陵本“並”上有“同心”二字。案:二本無校語,似善與五臣無異,但尤所見脫之也。漢書有。

戮力耕桑:茶陵本“戮”作“戮 ”,注同。袁本皆作“戮”。案:“戮”即“戮”假借,或善“戮”五臣“戮”,尤校改之也。漢書作“戮”

雅善鼓琴:袁本雲善作“琴”。茶陵本雲五臣作“瑟”。案:各本所見皆傳寫偽也。漢書作“瑟”,即所謂“趙之鳴瑟”,不得作“
琴”明甚。

注“而遇民亂也”:陳雲“民” ,“昏”誤,是也。各本皆誤。

注“為眾惡毀所舉”:何校“舉 ”改“歸”。陳雲“舉”,“歸”誤,是也。各本皆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