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元史》卷一百七十四·列傳第七十一



十年,宋將昝萬壽入寇,大敗僉省嚴忠范於成都,入其郛。世祖械忠范至都,遣澄代之。澄練兵儲餉,宋人知其有備,不敢犯。十一年,西南夷羅羅斯內附,以澄為副都元帥、同知宣慰司事。澄不習水土,竟以疾卒,年五十八。

初游顯為大名路宣撫使,為諸路總管求金符,奏已上,澄白於中書,辭不受曰:“上不識覃澄耶?乃為顯所舉!”省臣為去其名。其剛介如此。劉秉忠常謂:“天下長吏,如邢之張耕,懷孟之覃澄,何憂不治。”許衡亦重其為人,稱為當時循吏焉。

子克修,陝西漢呂路提刑按察使,亦有能名。卒,贈禮部尚書,追封宏農郡侯,諡文憲。

謝仲溫,字君玉,豐州豐縣人,父睦歡,以資雄鄉里。大兵南下,轉客兀剌城。太祖攻西夏,過其城,睦歡與其帥迎降。從攻西京,睦歡力戰先登,連中三矢,仆城下。太宗見而憐之,命軍校拔矢,縛牛刳其腸,納睦歡於牛腹中,良久乃蘇。後官至太原路金銀鐵冶達魯花赤。

仲溫通書史,初見世祖於野狐嶺,命備宿衛。凡行幸,必在左右。及城上都,以仲溫為工部提領,督其役。帝曰:“汝但執梃,雖百千人,寧不懼汝耶!”憲宗九年,大軍圍鄂,軍餉缺,仲溫教士兵噲魚以充食。帝喜謂侍臣曰:“朕思不及此。”飲以駝乳。一夕,帝聞敵軍歡噪,命警備。仲溫奉繩床,帝憑其肩以行,至旦不寐。

中統元年,擢平陽、太原兩路宣撫使。二年,改西京。至元九年,遷順德路總管。時方用兵江淮,有寡婦鬻子以償轉輸之直,仲溫出俸金贖還之。十六年,遷湖南宣慰使。二十二年,改淮東。歲旱,仲溫導白水塘溉民田,公私賴之。三十年春,入見,帝曰:“汝非謝仲溫乎?朕謂汝死矣。”從容語及攻鄂時事。帝喜甚,諭曰:“汝將復官乎?朕為汝擇之。”對曰:“臣老矣,一子早亡,惟有孫孛完,幸陛下憐之。”即日命備宿衛。大德六年卒,年八十。

子蘭,江州達魯花赤,先卒。蘭子孛完,冀寧等路管民提舉司達魯花赤。

姜彧,字文卿,萊州萊陽人。父椿,與張榮有舊,避楊安兒之亂,依榮於濟南。榮愛彧才,闢為掾。遷左右司都事,進郎中。斷事官遣彧詣闕。奏割陵州五城屬於榮,以彧為參議官。

中統元年彧從榮孫宏入朝,密奏李璮反狀已露,宜先其未發制之。不報。明年,璮果反,襲陷濟南。彧從宏討璮,見賊勢已蹙,城旦夕且下,乃夜謁諸王哈必赤,請諭諸將勿入城縱兵,哈必赤從之。明日,賊開門出降,哈必赤下令:將士敢入城者,以軍法論。城中安堵如故。以彧知濱州。時行營多占民田為牧地,縱牛馬壞稼,彧請分畫牧地疆界,捕壞稼者,置之法。又課民種桑,人名為太守桑,歌曰:“田野桑麻一倍增,昔無粗麻今纊繒。太守之賢如景星。”後遷東平府判官。

至元五年,召拜治書侍御史。七年,出為河北河南道提刑按察使,賜金虎符。改信州路總管,累遷陝西漢中、河東山西提刑按察使。拜行台御史中丞。後謝病歸。尋起為燕南河北道提刑按察使,以老病致仕。三十年卒,年七十六。子四人:迪吉、從吉、呂、璞。

高源,字仲淵,晉州饒陽人。父汝霖,真定廉訪司照磨,使東平,遇盜死。

源幼力學,事母孝,補縣史。中統初,擢衛輝路知事。遷齊河縣尹,有遺愛。去官十年,民猶立碑頌之。再遷行台都事,僉江南浙西道提刑按察司事。劾常州路達魯花赤馬恕奪民田及他不法事,恕懼走賂權臣阿合馬,以他事誣源,既系獄,一日忽釋之,莫知所由。先時,源鄰里阿合馬姻戚,素知源事母孝。至是,聞源坐非辜,悉詣阿合馬曰:“源孝子也,非但我知之,天必知之。若妄殺源,悖天不祥。”阿合馬感悟,得不死。

尋除河間等路都轉運副使,撫治有條,灶戶逃者皆復業,常賦外羨餘至十萬緡。至元二十四年,改江東道勸農營田使。二十八年,遷都水監,開通惠河,由文明門東七十里與會通河接,置閘七,橋十二,人蒙其利。授同知湖南道宣慰司事。卒年七十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