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元史》卷二百三十七·列傳第一百三十四



考滿,至京師,翰林學士吳澄語人曰:“柳君如慶雲甘露,天下士將被其澤。”翰學士承旨程鉅夫以墨一笏贈之曰:“天下文章,今屬子矣。”延祐四年,特授湖廣等處儒學副提舉,未上,改國子助教。擢博士。

泰定元年,遷太常博士。朝廷有大典禮,集諸儒討論,貫酌古今之宜,為之折衷,人鹹服其精審。沅州歲貢包茅四十一舟,茅輕,舟多覆溺。貫建議,請減其三分之一,附以他貢物,自是無覆溺之患。前臨江州知州李倜為部使者所劾,倜官至集賢侍讀學士,卒,當得謚。貫為謚議,其子納金於貫,乞毋於臨江事。貫辭之。而明其無罪。執政欲以其祖配食孔子廟,眾莫敢言,貫獨毅然持不可而止。有神降於大名,長吏白於朝,乞封爵。貫以為神奸蠱民,不治將為亂,下所部禁止之。監察御史馬祖常薦貫才任御史。疏再上,不報。

出為江西等處儒學提舉。抵任,吏沿舊例,納米八十石。貫謝不受。道士廟侵學地。書院學田為僧所占者二百三十畝,悉寺而歸之。南康倉吏坐飛語逮系百餘人。行省檄貫讞其獄,一訊而伏,平反甚眾,人尤服其明允。秩滿,謝病歸,家居十年,饔饔不給,泰如也。至正元年,召為翰林待制,兼國史院編修官。明年卒,年七十三。門人私諡文肅先生。

貫學問淹雅,其文舂容紓除,事詳而詞核,蔚然成一家言。工篆籀,杜本謂其妙處不減李陽冰。有《近思錄廣輯》三卷,《字系》二卷。金石文字十卷,文集四十卷。

李孝光,字季和,溫州樂清人。少居雁盪山五峰下,四方之士遠來受學,名譽日聞,泰不華以師事之。至正七年,詔征隱士。以秘書監著作朗召,與完者圖、執禮哈琅、董立同應詔,赴京師,見帝於宣文閣,進《考經圖說》,帝大說,賜上尊。明年,長文林郎、秘書監丞,卒於官,年五十三。

孝光以文章負名當世,其文取法古人,非先泰、兩漢語,弗以措辭。有文集二十卷。

同時莆田人朱文霆,字原道,仕至泉州路總管,博學能文,宋濂稱其言醇而理彰。著《葵山集》。

周馳,字景遠,東昌人。文章雅贍。官燕南廉訪僉事。嘗為南台監察御史,分治過浙西,日與朋友周鏇,每有往復,其書吏記於壁上以諷之。馳召謂曰:“人之讀書所以明人倫,使我屏絕故舊,是為御史而廢朋友一倫,其可乎?”聞者韙之。後卒於官。

朱德潤,字澤民,平江人。父環,長洲儒學教諭。德潤工詩文,善書,尤長於繪事。

延祐末,游京師,趙孟頫薦之駙馬沈王以聞,仁宗召見,授應奉翰林文字、同知制誥,兼國史院編修。英宗嗣位,出為鎮東行中書行省儒學提舉。又明年二月,大雪,上獵於柳林,駐壽安,獻《雪獵賦》累萬餘言,上奇之。未幾,英宗遇弒,德潤謂人曰:“吾挾所長,事兩朝而不偶,是命也。其歸飲三江水乎。”旦日,遂棄官歸。

至正十二年,江浙行中書省平章政事三旦八起為行省照磨,乃進言於三旦八,請貸協從,以攜賊黨。既而,選為長興尹,以病乞歸。卒年七十二。

子吉,閉門教授,不應張士誠這聘。

顧輝,字德潤,鄞縣人。其大父應春,鄉貢進士,父學海,字叔川,皆名士。

輝幼承家學,甫十歲,即善屬文。郡博士俞希魯欲以神童貢,辭不就,既長,肆力經史,卓然欲以事功自見。既而,喟然嘆曰:“吾身不遇矣,殆將以立言已乎!惟經以載道,史以紀事,古行哲王所藉以牖民者也。”自是,默索精思,晝夜孜孜,垂三十年。

著《釋圜》一,說約六十三。圖徽二十一,希言二十四,事剡六十二,治要十八體,卦八,解八,辯十二,議二十四,傳七,記、論、序文、銘各三,雜著十八,賦六,騷十九,雜詩三百二十一,合三十卷,分為三集,通謂之《守齋類稿》。

馬瑩,字仲珍,建德人,少穎悟,精研經史,旁及諸子百家靡不淹貫。延祐設科,瑩再舉進士不第,卒。

瑩善為詩,措意遺詞,初尚葩澤,後更脫去邊幅,直窺微妙,有《歲遷集》四十卷,文集十二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