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元史》卷二百三十九·列傳第一百三十六



李忠,晉寧人。幼孤,事母至孝。大德七年,地大震,郇保山移,所過居民廬舍皆摧壓,將近忠家,分為二行,半里複合,忠家獨完。

吳國寶,雷州人,性孝友,父喪,廬墓。大德八年,境內蝗害嫁,惟國寶田無損,人皆以為孝感所致雲。

李茂,大名人,徒家楊州。父興壽,監卒,語茂曰:“吾病且死,爾善事母。”茂泣受命,奉母孟氏益謹。母嘗病目失明,茂褥於泰山三年,復明。又願母壽,每夕祝天,乞損已年益母,孟氏年八十四而卒。大德九年,揚州再火,延燒千餘家,火用茂廬,皆風返而滅。事聞,旌之。

羊仁,廬州廬江人。至元初,阿術兵南下,仁家為所掠,父被殺,母及兄弟皆散去。仁年七歲,賣為汴人李子安家奴,力作二十餘年。子安憐之,縱為良。仁蹤跡得母於潁州蒙古塔海家,兄於睢州蒙古軍岳納家,弟於邯鄲連大家,皆為役,尚無羌。乃遍懇親故,貸得鈔百錠,歷詣諸家求贖之,經營百計,更六年,乃得遂。大小二十餘口,復聚居為良,孝友甚篤,鄉里美之。大德十二年,旌其家。

又有黃覺經,建昌人。五歲,因亂失母。稍長,誓天誦佛書,願求母所在。乃渡江涉淮,行乞而往,沖昌風雪,備歷艱苦,到汝州梁縣春店,得其母以歸。

章卿孫,蜀人,本劉氏,幼為章提刑養子,與母富氏相失三十八年。遍訪於江西諸郡,迎歸養之。

俞全,抗州人,幼被掠賣為劉飠羔家奴。後獲為食,自汴步歸抗,尋其母及姊得之,事母以孝聞。

李鵬飛,池州人。生母姚氏為嫡母不容,改嫁主朱氏妻,鵬飛幼不知也。年十九,思慕哀痛,誓學醫以濟人,願早見母。行求三歲,至蘄州羅田縣得焉。時朱氏家方疫,鵬飛起之,遂迎還奉養。久之,復歸朱氏。時渡江省觀,既卒,攜子孫祭墓,終其身。

徹徹,捏古思氏。幼喪父,事母篤孝。稍壯,母歿,慟哭頓絕,水漿不入口者三日。既葬,居喪有禮。每節序,祭祀哭泣。年四十餘,思慕猶如孺子。每次見人父母,則嗚咽流涕。人問其故,曰:“人皆有父母,我獨無,是以泣耳。”至大三年,旌表。

王初應,漳州長泰人。至大四年二月,從父義上,樵劉嶺山。有虎出,搏義士,傷右肩。初應赴救,抽鐮刀刺虎鼻,殺之,義士得生。

泰定二年,同縣施合德父真祐嘗出耘,為虎扼于田。合德與從弟仔,持斧前,殺虎,父得生。並旌其門。

又紹興人石明三,虎噬其母,明三礪巨斧殺之,並殺三虎子及特虎,明三亦死,立而不仆,面如生。

鄭文嗣,婺州浦江人。其家十世同居,凡二百四十餘年,一錢尺帛無敢私。至大間,表其門。從兄太和治家事卒,文嗣繼之,益嚴而有恩,家庭中凜如公府,子弟稍有過,頒白者,猶鞭之。部使者余闕為書“東浙第一家”,以褒之。

太和方政,不奉浮屠、老子教,冠婚喪葬,必稽朱子家禮而行。執親喪三年,不御酒肉。子孫皆孝謹,諸婦唯事女工,不使預家政。家蓄兩馬,一出,則一為之不食,人以為教義所感。太和撫弟文原子欽為後,丁太和憂,以毀卒。

王薦,福寧人。性至孝,父嘗疾甚。薦夜禱於天,願減已年益父壽。父絕而復甦。告其友曰:“適有神人黃衣紅帕首,恍惚語我曰:汝子孝,上帝命錫汝十二齡。”疾遂愈。後果十二年而卒。母沈氏,病謂,語薦曰:“得瓜以啖我,渴可止。”時冬月,求於鄉不得,行至深奧嶺,值大雪,薦避雪樹下。思母病,爺天而器,忽見嚴石聞,青蔓離披,有二瓜,因摘歸奉母。母食之,渴頓止。兄孟韐早世,嫂林氏更適劉仲山。仲山嘗以田鬻於薦,及死不能葬,且無子族。以其貧,莫肯為之後。薦好以田還之,使置後且治葬焉。州禁民死不葬者,時貧民未葬者眾,畏令,悉焚柩棄其骨。薦哀之,施地為義阡,收瘞之。有死不能斂者,復為買棺。至大四年,旱,民艱糴,薦盡出儲粟賑之。有施福等十一家,飢欲死,薦聞惻然,欲濟之,家粟已竭,即以已田易欲百石給之。福等德其活已,每月朔,會佛祠,為祈福。宣慰司上狀旌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