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元史》卷六十六·志第三十三



中瑞司、掌謁司典書,九十月與寺監令史一資升轉八品。

行台察院書吏,俱歷九十月依舊出身敘,任回添一資升轉。

內台察院轉部、行台察院轉江南宣慰司令史,北人貢內台察院各道廉訪司書吏,先役書吏歷九十月,擬正九品,任回添一資升轉。”

省議:“廉訪司書吏。上名貢部,下名轉察院,不盡者通九十月,除正九品。察院書吏三十月轉部,不盡者九十月除從八品,非廉訪司取充則四十五月轉部,不盡者考滿除正九品。”

省議:“廉訪司書吏、貢察院書吏,不盡者九十月除正九品,行台察院書吏轉補不盡者如之。內台察院書吏轉部,年高不願轉部者,九十月除從八品。”

皇慶元年,部議:“廉訪司職官書吏,合依通例選取,不許遷敘,侯書吏考滿,通理敘用。

職官先嘗為廉訪司書吏者,避元役道分,並其餘相應職官,歷三十月,減一資。又教授、學正、學錄並府州提控案牘、都目內委充職官,備理本等月日,其餘歲頁儒吏,依例進用。又廉訪司奏差、內台行台典吏有能者,歷一考之上選充書吏,通儒書者充儒人數,通吏業者充吏員數。

參議府、左右司、客省使令史、書寫、檢校書吏,依至元二十八年例,以省典吏進充,五折四令史、書寫、書吏月日,通折五十五月轉部。省典吏系部六銓寫、典吏轉充,三折二省典吏月日,通折六十月轉各部令史。自用之人並轉補不盡省典吏,考滿發補寺監、各道宣慰司令史。”

二年,省準:“河東宣慰司選河東山西道廉訪司書吏充令史,合迴避按治道分選取,其餘亦合一體。”

延佑三年,部擬:“行台察院書吏、各道廉訪司掌書,元系吏員出身著,並依舊例,以九十月為滿。依漢人吏員降等於散府諸州案牘內選用,任回依例升轉。

太宗正府蒙古書寫,四十五月依樞密院轉各衛譯史除正八品例,籍定發補諸寺監譯史。

察院書吏與宣慰司令史,皆系八品出身轉部者,宜以五折四理算。宣慰司令史出身正八品,察院從八品,其轉補到部者以五折四準算太優,今三折二。其廉訪司徑發貢部及已除者,難議理算。”

天曆元年,台議:“各道書吏,額設一十六人,有闕宜用終場下第舉子四人,教授四人。各路司吏四人,通吏職官四人,委文資正官試驗相應,方許入部。”

凡衛翼吏員升轉:

皇慶元年,樞密院議:“各處都府並總管高麗、女直、漢軍萬戶府及臨清萬戶府秩三品,本府令史有闕,於一考都目、兩考吏目並各衛三考典吏內,呈院發補,九十月曆提控案牘一任,於各萬戶府知事內進用。”

延祐六年,樞密院議:“各衛冀都目得代兩考者,擬受院札提控案牘內銓注,三考升千戶所知事,月日不及者,各衛翼挨次前後得代日期,於都目內貼補。

各衛提控案牘,年過五旬已歷四考者,升千戶所知事。及兩考年四十五以下,發補各衛令史。不及兩考者,止於案牘內銓注,受院札,通理一百二十月。於千戶所知事內選用。

各處蒙古都元帥府額設令史有闕,於本府所轄萬戶府並奧魯府上名司吏年四十以下者選取,呈院準設,歷一百二十月,再歷提控案牘一任,於萬戶府知事內選用。”

泰定三年,樞密院議:“行省所轄萬戶府司史有闕,於本翼上千戶所上名司吏內取補,須行省準設,九十月充吏目,一考摶都目,一考除千戶所提控案牘,一考升萬戶所提控案牘,歷兩考,通曆省除一百五十月,行省照勘相同,咨院於萬戶府知事內區用。”

凡各萬戶府司吏:

蒙古都萬戶府司吏有闕,於千戶所司吏內選補,萬一百二十月,升千戶所提領案牘,一考萬戶府案牘,通理九十月,轉萬戶府知事。

漢軍萬戶府並所轄萬戶府及奧魯府司吏,於千戶所司吏內補用,呈院準設,九十月充吏目,一考部目,一考升千戶所或都千戶所、奧魯府提控案牘,再歷萬戶府或都府、奧魯府提空案牘兩任,於萬戶府知事內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