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元史》卷六十六·志第三十三



凡庫藏司吏庫子等出身:

至元二十六年,省準:“上都資乘庫庫子、本把,九十月近上錢穀官內任用。

衛尉院刊器庫、壽武庫庫子。踏逐者九十月近上錢穀官內任用。”

二十八年,省擬:“泉府司富藏庫本把、庫子,六十月近下錢穀宮內遷敘。

太府監行由藏庫子,三周年為滿,省札錢穀官內遷敘。

備用庫提控三十月,庫子、本把三周歲,近上錢穀內任用。”

三十年,省準:“大都留守司廉少府監器備庫庫子、本把,六十月近下錢穀官內任用。”

三十年,省準:“宣徽院生料庫庫子、本把並太醫院所轄御藥局院本把出身,例六十月,近上錢穀官一體遷敘。”

大德元年,部擬:“中御府奉辰庫庫子,以三周歲為滿,擬受省札錢穀官。本把六十月,近上錢穀官內任用。”

三年,省擬:“萬億四庫、左右八作司、富寧、寶源等庫,各設色目司庫二名,俱於樞密院各衛色目軍內選差,考滿巡檢內任用,自行踏逐者一考並同,循行如此。又漢人司庫,於院務提領、大使、都監內發補,二周歲滿日,減一界升轉,其色目司庫於到選錢穀官內選發,考滿優減兩界。

都提舉萬億庫提控案牘,比常選人員,任回減一資升用。司吏三十五人,除色目四人外,漢人有闕,於大都總管府、轉運司、漕運司下名司史內選取,三十月擬充吏目,四十五月之上、六十月之下都目,六十月以上轉提控案牘。省擬六十月以上、四十五月以下,願充寺監令史者聽。司庫五十人,除色目一十四人另行定奪外,漢人於大都路人戶內選用,二周歲為滿,院務提領內任用;都監內充司庫,二年為滿,於受省制錢穀官內任用;務使充司庫,二年為滿,於從九品雜職內任用。秤子五人,於大都人戶內選充,一年為滿,於近下錢穀官內任用。

太醫院御藥局本把,六十月近上錢穀官內任用。”

四年,受給庫依油磨坊設攢典、庫子,從工部選。上都廣積、萬盈二倉系正六品,永豐系正七品,比之大都平準庫品級尤高,擬各倉攢典轉寺監本把,並萬億庫司吏相應。

提舉廣會司庫子,考滿近下錢穀官內任用。

侍儀司法物庫所設攢典、庫子,依平準行用庫例補用。

五年,大都尚食局本把,擬於錢穀官內遷敘,本院自行踏逐,就給付出身,考滿不入常調。

都提舉萬億寶源庫色目司庫,擬於巡檢內任用,添一資升轉。

京畿都漕運司司倉,於到進錢穀官內選發。

六年,部呈:“凡路府諸州提控案牘、都吏目等,諸衙門吏員出身,應得案牘、都吏目,如系路府司吏轉充之人,依舊遷除。其由倉庫攢典雜進者,得提控案牘改省札錢穀官,都目近上錢穀官,史目改酌中錢穀官。提控案牘,都吏目月日考滿,於流官內遷用。

廣勝庫子,合從武備寺給付身,考滿本衙門定奪。大積等倉典吏,與四庫案牘所掌事同,任回試一資升用。

七年,各路贊典。庫子、部議:“江北及行省所轄路分庫子,依己擬於司縣司史內差補,周歲發充縣司吏,遇州司史有闕,挨次勾補。

諸倉庫攢典有闕,於各部籍記典吏內發補。左右八作司等五品衙門內司吏有闕,卻於各倉庫上名攢典內發補。若萬億庫四品衙門司吏有闕,亦於上項司吏內從上轉補,將役過五品衙門月日,五折四準算,通理九十月考滿,提控案牘內遷用。如轉補不盡,五品衙門司吏考滿,止於都吏內任用。油磨坊、抄紙坊攢典有闕,並依上例。

回回藥物院本把,六十月酌中錢穀內定奪。”

九年,省準:“提舉利林倉、昔寶赤八剌哈孫倉、孔古列倉司吏,六十月酌中錢穀官內委用。資成庫庫子出身,部議比依太府、利用、章佩、中尚等監。武備寺庫有闕,如系本衙門典吏請傳一考轉補者,六十月為近上錢穀官,其餘補充之人,九十月依上遷用。

和林等處宣慰司都元帥府所轄廣濟庫庫子、攢典,自行踏逐者比依三倉列,六十月於近下錢穀官內定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