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資治通鑑》宋紀六十七 起屠維作噩七月,盡上章閹茂六月,凡一年



五月,癸巳,詔並邊州軍毋給青苗錢。

太白晝見。

壬寅,命司馬光詳定轉對封事。

甲辰,詔:“近設制置三司條例司,本以均通天下財利;今大端已舉,惟在悉力應接以趣成效,其罷歸中書。”先是文彥博等皆請罷條例司。帝謂彥博曰:“俟群臣稍息,當罷之。”蓋恐傷安石意也。

遼主清暑特古里。

壬子,詔罷入閤議。

王珪等言:“入閤者,乃唐只日紫宸殿受常朝之儀也,非為盛禮,不可遵行。”故罷之。

甲寅,遼設賢良科。詔應是科者,先以所業十萬言進。

舊制,文臣京朝官,審官院主之;武臣內殿崇班至諸司使,樞密院主之,供奉以下,三班院主之。丁巳,詔:“樞輔不當親有司之事,其以審官為東院;別置西守,專領閤門祇候以上諸司使磨勘、常程差遣。”

是月,夏人號十萬,築鬧訛堡,知慶州李復圭合蕃、漢兵才三千,遣偏將李信、劉甫、種詠等出戰。信等訴眾寡不敵,復圭威以節制,親畫陣圖方略授之;兵進,遂大敗。復圭懼,欲自解,即執信等而取其圖略,命州官李昭用劾以故違節制。詠庾死獄,斬信、甫,配流郭貴。復出兵邛州堡,夜入欄浪市,掠老幼數百;又襲金湯,而夏人已去,惟殺其老幼一二百人,以功告捷,而邊釁大起矣。

六月,癸亥,以前知廣德軍朱壽昌通判河中府。壽昌,天長人,父巽,守京兆時,妾劉有娠而出,生在行昌,數歲,乃還父家,母子不相聞者五十年。壽昌行四方,求之不得。熙寧初,與家人訣,棄官入秦,誓不見母不還。行次同州,得焉,劉時年七十餘矣。知永興軍錢明逸以其事聞,詔壽昌赴闕。時言者共攻李定不服母喪,王安石力主定,因忌壽昌,但付審官院授通判。居數歲,其母卒,壽昌哭泣幾喪明,士大夫多以歌詩美之,蘇軾為作序,且激世人之不孝者。李定見而銜之。

東上閤門使、樞密都承旨李評,喜論事,又嘗言助役法不可行,王安石尤惡之。初,紫宸上壽,舊儀但言樞密、宣徽、三司副使不坐,而故事,親王、皇親並坐,惟集英大宴,乃有親王、駙馬都尉不坐之儀。時評定新儀,初無改易,而遽劾閤門內不當令親王、皇親、駙馬於紫宸預坐,以為不遵新制,賈佑、馬仲良皆坐免官。王安石奏:“評所定自不明,而輒妄劾閤門官吏,當罪評。”帝曰:“評固有罪,然亦未可專罪評也。”安石遂留自,乞東南一郡,帝不許。安石惡評,必欲去之。丁卯,入對,辯其上壽新儀不可用,且具言評欺罔之狀,乞推鞫;帝令送宣徽院取勘,亦不遽罪評。己巳,安石謁告,請解機務。帝怪安石求去,曰:“得非為李評事乎?朕與卿相知,近世以來所未有。所以為君臣者,形而已,形固不足累卿;然君臣之義,固重於朋友。若朋友與卿要約勤勤如此,亦宜少屈;朕既與卿為君臣,安得不為朕少屈!”安石欲退,帝又固留,約令入中書。安石復具奏,而閤門言:“有旨,不許收接。”安石乃奉詔。

司馬光乞差前知龍水縣范祖禹同修《資治通鑑》,許之。祖禹,鎮從孫也。

戊寅,詔修武成王廟。

乙酉,遼以特里袞耶律白為中京留守。

丙戌,知諫院胡宗愈罷。

王安石議分審官為東、西院,東主文,西主武,以奪樞密之權,且沮文彥博也。彥博言於帝曰:“若是,則臣無由與武臣相接,何由知其才而委令之哉!”帝不聽。宗愈亦力言其不可,且言李定匿喪不孝。帝惡之,手詔:“宗愈潛伏奸意,中傷善良,貶通判真州。”宗愈,宿之子也。

是月,遼主御永安殿,放進士趙廷睦等百三十八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