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資治通鑑》宋紀一百二十四 起重光作噩正月,盡十二月,凡一年



楊沂中自宣化渡江歸行在。

壬子,金人自渦口渡淮北歸。

癸丑,張俊引兵渡江,歸建康府。

丁巳,劉錡自和州引兵渡江,歸太平州。

戊午,金主親祭孔子廟,北面再拜,退,謂侍臣曰:“朕幼年游佚,不知志學,歲月逾邁,深以為悔。孔子雖無位,其道可尊,使萬世景仰。大凡為善。不可不勉。”自是頗讀《尚書》、《論語》及《五代》、《遼史》諸書,或以夜繼日。

己未,金主宴群臣於瑤池殿。適宗弼遣使奏捷,近臣多進詩稱賀。金主覽之曰:“太平之世,當尚文物,自古致治,皆由是也。”

甲子,行營右護軍前部統制張彥與金人遇于山陽劉坊寨,武節大夫、秦鳳路第八將張寵戰死。宏以偽命補官,歸朝,屢有戰績,事聞,贈右武大夫、忠州刺史。

夏,四月,丙子,金以濟南尹韓昉參知政事。

辛卯,詔給事中、直學士院范同入對。

初,張浚在相位,以諸大將久握重兵難制,欲漸取其兵屬督府,而以儒臣將之。會淮西軍叛,浚坐謫去。趙鼎繼相,王庶在樞府,複議用偏裨以分其勢,張俊覺之,然亦終不能奪其柄。至是同獻計於秦檜,請皆除樞府而罷其兵權,檜納之,乃密奏於帝以柘皋之捷,召韓世忠、張俊、岳飛並赴行在論功賞。時世忠、俊已至,而飛獨後,檜與參知政事王次翁憂之,謀以明日率三大將置酒湖上,欲出,則語直省官吏曰:“姑待岳少保來。”益令堂廚豐其燕具。如此展期以待,至六七日。

及是飛乃至。上即召同入,諭令與給事中兼直學士院林待聘分草三制。壬辰,以揚武翊運功臣、太保、京東、淮東宣撫處置使兼河南北諸路招討使、節制鎮江府英國公韓世忠,安民靜難功臣、少師、淮南西路宣撫使兼河南北諸路招討使、濟國公張俊並為樞密使,少保、湖北、京西路宣撫使兼河南北諸路招討使岳飛為樞密副使,並宣押赴本院治事。

世忠既拜,乃制一字巾,入都堂則裹之,出則以親兵自衛,檜頗不喜。飛被服雍容,檜尤忌之。

乙未,樞密使張俊言:“臣已到院治事,見管軍馬,望撥屬御前營內。”時俊與秦檜意合,故力贊議和,且覺朝廷欲罷兵權,即首解所統兵。帝從其請,復召范同入對,命林待聘草詔書獎諭,略曰:“李、郭在唐俱稱名將,有大功於王室;然光弼負不釋位之釁,陷於嫌隙;而子儀聞命就道,以勛名福祿自終。是則功臣去就趨舍之際,是非利害之端,豈不較然著明?”意蓋有所指也。

帝謂韓世忠、張俊、岳飛曰:“朕昔付卿等以一路宣撫之權尚小,今付卿等以樞府本兵之權甚大,卿等宜共為一心,勿分彼此,則兵力全而莫之能御,顧如宗弼,何足掃除乎!”

是日詔:“宣撫司並罷,遇出師,臨時取旨。逐司統制官已下,各帶御前字入銜,且依舊駐答刂;將來調發,並三省、樞密院取旨施行。仍令統制官等各以職次高下輪替入見。”

右正言万俟禼試右諫議大夫。

是月,慕容洧破新泉寨,又攻會州,將官朱勇卻之。洧憤,將益兵入侵。川陝宣撫副使胡世將遺洧書,勉以忠義,略言:“人心積怨,金人鹹有歸思。太尉誠乘此時料簡精銳,保據險阻,儲積糧食,繕治甲兵,拒此殘敵,為持久計,敵必舉兵以攻,太尉據兵以待,世將當出兵岐、隴,共乘其弊。如此,則太尉今日之舉,乃吳公和尚原之舉也,吳公之勳業寵祿,必再見於太尉矣。比聞金人有疑太尉心,而置重兵于山後,事危矣,計不早定,禍必中發。先發者制人,不易之論也,惟太尉圖之!”洧自是不復侵邊。勇本洛城人,在會州嘗與夏人戰,擒其驍將,由是知名。

五月,甲辰,顯謨閣待制、樞密都承旨周聿試尚書刑部侍郎。

丁未,詔韓世忠候御前委使,張俊、岳飛帶本職前去按閱御前軍馬,專一措置戰守。時秦檜將議和,故遣俊、飛往楚州,總率淮東全軍,還駐鎮江府。

戊申,太常少卿陳桷權尚書禮部侍郎。

先是金主如燕京,太師、領三省事梁宋國王宗乾從,有疾,金主親臨問。自燕京還至野狐嶺,宗乾疾亟,不行。金主親臨問,語及軍國事,金主悲泣不已,及後同往視疾,後親與饋食,至暮而還,因赦罪囚,為宗乾禳疾。己酉,宗乾薨。庚戌,金主親臨。太史奏戌亥不宜哭泣,金主曰:“朕幼沖時,太師有保傅之功,安得不哭!”哭之慟,輟朝七日。金主還上京,幸其第視殯事。及宗乾喪至上京,金主臨哭,葬之日,復臨視之,其優禮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