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資治通鑑》宋紀一百二十四 起重光作噩正月,盡十二月,凡一年



丙辰,汪伯彥卒,年七十三。帝悼之。後九日,除開府儀同三司致仕、贈少師,賜其家田十頃,銀帛千匹兩,官給葬事,又官其親屬二人於饒州,後謚忠定。

六月,戊辰朔,責授單州團練副使劉子羽復右朝請大夫、知鎮江府,兼沿江安撫使。

初,樞密使張俊,嘗為子羽之父韐部曲,韐器之,俊薦其才,故復用。

俊晚年主和議,與秦檜意合,帝眷之厚,凡所言,朝廷無不從,薦人為監司、郡守、帶職者甚眾。

乙亥,詔有司造克敵弩,韓世忠所獻也。帝謂宰執曰:“世忠宣撫淮東日,與敵戰,常以此弩勝。朕取觀之,誠工巧,然猶未盡善。朕籌畫累日,乃少更少,遂增二石之力而減數斤之重,今方盡善,後有作者,無以加矣。”秦檜曰:“百工之事,皆聖人作,非諸將所及也。”

金詔都元帥宗弼與宰執同入奏事。

庚寅,金行台平章政事耶律暉致仕。

癸未,張俊、岳飛至楚州,俊居於城外,中軍統制王勝引甲軍而來。或告俊曰:“王勝有害樞使意。”俊亦懼,問之:“何故擐甲?”勝曰:“樞使來點軍,不敢不貫甲耳。”俊乃命卸甲,然後見之。

飛視兵籍,始知韓非忠止有眾三萬,而在楚州十餘年,金人不敢攻,猶有餘力以侵山東,為之嘆服。

時統制河北軍馬李寶戍海州,飛呼至山陽,慰勞甚悉,使下海往山東牽制,寶焚登州及文登縣而還。

俊以海州在淮北,恐為金人所得,因命毀其城,遷其民於鎮江府。人不樂遷,莫不垂涕。俊遂總世忠之兵還鎮江,惟背嵬一軍赴行在。

甲申,右武大夫、忠州團練使、知河南府李興,以所部至鄂州。

興據白馬山,與李成相拒凡數月,朝廷以興糧餉道梗,孤軍難守,乃命班師。興率軍民僅萬人南歸,至大章谷,遇金人數千要路,興擊退之。至鄂州,都統制王貴言於朝,遂以興為左軍同統制。

壬辰,太保、三京等路招撫處置使雍國公劉光世罷,為萬壽觀使。

金人始渝盟,光世嘗請以舒、蘄等五州為一司,選置將吏,宿兵其中,為藩籬之衛。諫官万俟禼言:“光世欲以五州為根本,將斥旁近地自廣,以襲唐季藩鎮之跡,不可許也。”及三大將既罷,光世入朝,因引疾乞祠。帝謂大臣曰:“光世勛臣,朕未嘗忘。聞其疾中無聊,昨日以玩好物數種賜之,光世大喜,秉燭夜觀,幾至四更。朕於宮中,凡玩好之物,未嘗經目,止須賜勛舊賢勞耳。”光世既罷,遂寓居永嘉。

金有司請舉樂,金主以梁宋國王宗乾新喪,不允。

甲午,金衛王宗強薨。金主親臨,輟朝,如宗乾喪。

是月,徽猷閣待制洪皓,在金境求得皇太后書,是夏,遣布衣李微齎至。帝大喜,因御經筵,謂講讀官曰:“不知太后寧否幾二十年。雖遣使百輩,不如此一書。”遂命微以官。

秋,七月,丁酉朔,翰林學士兼實錄院修撰范同為參知政事。

丙午,金以宗弼為尚書左丞相兼侍中、太保、都元帥,領行台如故。以燕京路隸尚書省,西京及山後諸部族隸元帥府。己酉,宗弼還軍中。

辛亥,金參知政事耶律讓罷。

壬子,右諫議大夫万俟禼疏言:“樞密副使岳飛,爵高祿厚,志滿意得,平昔功名之念,日以頹墜。今春敵兵大入,趣飛掎角,而乃稽違詔旨,不以時發。久之一至舒、蘄,匆卒復還。幸諸帥兵力自能卻敵,不然,則敗撓國事,可勝言哉!比與國列按兵淮上,公對將佐謂山陽為不可守,沮喪士氣,動搖民心,遠近聞之,無不失望。望免飛副樞職事,出之於外,以伸邦憲。”癸丑,帝謂大臣曰:“飛倡議不修楚州城,蓋將士戍山陽久,欲棄而之他。飛意在附下以要譽,朕何賴焉!”秦檜曰:“飛意如此,中外或未知也。”

先是檜逐趙鼎,飛每對客嘆息,又以恢復為己任,不肯附和議,讀檜奏至“德無常師,主善為師”之語,惡其欺罔,恚曰:“君臣大倫,根於天性,大臣而忍面謾其主郡?”金都元帥宗弼遺檜書曰:“汝朝夕以和請,而岳飛方為河北圖,必殺飛,始可和。”檜亦以飛不死,終梗和議,己必及禍。至是飛自楚州歸,乃令禼論其罪,始定計殺飛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