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子語類》卷一百一十六 朱子十三



"讀書,須立下硬寨,定要通得這一書,方看第二書。若此書既曉未得,我寧死也不看那個!如此立志,方成工夫。"郭德元言:"記書不得。"曰:"公不可欲速,且讀一小段。若今日讀不得,明日又讀;明日讀不得,後日又讀,須被自家讀得。若只記得字義訓釋,或其中有一兩字漏落,便是那腔子不曾填得滿,如一個物事欠了尖角處相似。少間自家做出文字,便也有所欠缺,不成文理。嘗見蕃人及武臣文字,常不成文理,便是如此。他心中也知得要如此說,只是字義有所欠缺,下得不是。這個便是'不得於言,勿求於心'之患。是他心有所蔽,故如此。司馬遷史記用字也有下得不是處。賈誼亦然,如治安策說教太子處云:'太子少長知妃色,則入於學。'這下面承接,便用解說此義;忽然掉了,卻說上學去云:'學者所學之官也。'又說'帝入東學,上親而貴仁'一段了,卻方說上太子事,雲'及太子既冠成人,免於保傅之嚴'云云,都不成文義,更無段落。他只是乘才快,胡亂寫去,這般文字也不可學。董仲舒文字卻平正,只是又困。董仲舒匡衡劉向諸人文字,皆善弱無氣焰。司馬遷賈生文字雄豪可愛,只是逞快,下字時有不穩處,段落不分明。匡衡文字卻細密,他看得經書極子細,能向里做工夫,只是做人不好,無氣節。仲舒讀書不如衡子細,疏略甚多,然其人純正開闊,衡不及也。"又曰:"荀子云:'誦數以貫之,思索以通之。'誦數,即今人讀書記遍數也,古人讀書亦如此。只是荀卿做得那文字不帖律處也多。"〔僩〕

郭德元告行,先生曰:"人若於日間閒言語省得一兩句,閒人客省見得一兩人,也濟事。若渾身都在鬧場中,如何讀得書!人若逐日無事,有見成飯吃,用半日靜坐,半日讀書,如此一二年,何患不進!"〔僩〕

《朱子語類》 宋·朱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