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子語類》卷八十六 禮三



天官

天官之職,是總五官者。若其心不大,如何包得許多事?且冢宰內自王之飲食衣服,外至五官庶事,自大至小,自本至末,千頭萬緒,若不是大其心者區處應副,事到面前,便且區處不下。況於先事措置,思患預防,是著多少精神!所以記得此,復忘彼。佛氏只合下將那心頓在無用處,才動步便疏脫。所以吾儒貴窮理致知,便須事事物物理會過。"舜明於庶物",物即是物,只是明,便見皆有其則。今文字在面前,尚且看不得,況許多事到面前,如何柰得他!須襟懷大底人,始得。又云:"後人皆以周禮非聖人書。其間細碎處雖可疑,其大體直是非聖人做不得!"〔賀孫〕

"周之天官,統六卿之職,亦是其大綱。至其他卿,則一人理一事。然天官之職,至於閽寺、宮嬪、醯醬、魚鹽之屬,無不領之。"道夫問:"古人命官之意,莫是以其切於君身,故使之領否?"曰:"然。"〔道夫〕

周禮天官兼嬪御宦官飲食之人,皆總之。則其於飲食男女之欲,所以制其君而成其德者至矣,豈復有後世宦官之弊?古者宰相之任如此。

問:"宮伯、宮正所率之屬五百人皆入宮中,似不便否?"曰:"此只是宿衛在外,不是入宮,皆公卿王族之子弟為之,不是兵卒。"〔淳〕宮伯、宮正。

地官

問:"司徒職在'敬敷五教',而地官言教者甚略,而言山林陵麓之事卻甚詳。"曰:"也須是教他有飯吃,有衣著,五方之民各得其所,方可去教他。若不恁地,教如何施?但是其中言教也不略,如閭胥書其孝弟姻恤,屬民讀法之類,皆是。"〔義剛〕淳錄云:"民無住處,無物吃,亦如何教得?所以辨五方之宜以定民居,使之各得其所,而後教可行也。"

直卿謂:"司徒所謂教,只是十二教否?"曰:"非也。只為教民以六德、六行、六藝,及歲時讀法之類。"〔淳〕

周禮中說教民處,止及於畿內之民,都不及畿外之民,不知如何。豈應如此?〔廣〕

或問周禮:"以土圭之法測土深,正日景以求地中。日南則景短,多暑;日北則景長,多寒;日東則景夕,多風;日西則景朝,多陰。"鄭注云:"日南,謂立表處太南,近日也;日北,謂立表處太北,遠日也;景夕,謂日昳景乃中,立表處太東,近日也;景朝,謂日未中而景已中,立表處太西,遠日也。"曰:"'景夕多風,景朝多陰',此二句,鄭注不可曉,疑說倒了。看來景夕者,景晚也,謂日未中而景已中;蓋立表近南,則取日近,午前景短而午後景長也。景朝者,謂日已過午而景猶未中;蓋立表近北,則取日遠,午前長而午後短也。"問多風多陰之說。曰:"今近東之地,自是多風。如海邊諸郡風極多,每如期而至,如春必東風,夏必南風,不如此間之無定。蓋土地曠闊,無高山之限,故風各以方至。某舊在漳泉驗之,早間則風已生,到午而盛,午後則風力漸微,至晚則更無一點風色,未嘗少差。蓋風隨陽氣生,日方升則陽氣生,至午則陽氣盛,午後則陽氣微,故風亦隨而盛衰。如西北邊多陰,非特山高障蔽之故,自是陽氣到彼處衰謝。蓋日到彼方午,則彼已甚晚,不久則落,故西邊不甚見日。古語云:'蜀之日,越之雪。'言見日少也。所以蜀有'漏天'。古語云:'巫峽多漏天。'老杜云:'鼓角漏天東。'言其地常雨,如天漏然。以此觀之,天地亦不甚闊。以日月所照,及寒暑風陰觀之,可以驗矣。"用之問:"天竺國去處又卻極闊?"曰:"以崑崙山言之,天竺直崑崙之正南,所以土地闊,而其所生亦多異人。水經雲,崑崙取嵩高五萬里,看來不會如此遠。蓋中國至於闐二萬里,于闐去崑崙,無緣更有三萬里。文昌雜錄記于闐遣使來貢獻,使者自言其國之西千三百餘里即崑崙山。今中國在崑崙之東南,而天竺諸國在其正南。水經又雲,黃河自崑崙東北流入中國,如此,則崑崙當在西南上,或又雲西北,不知如何。恐河流曲折多,入中國後,方見其東北流爾。佛經所說阿耨山,即崑崙也,雲山頂有阿耨大池,池水分流四面去,為四大水,入中國者為黃河,入東海;其三面各入南西北海,如弱水黑水之類。大抵地之形如饅頭,其撚尖處則崑崙也。"問:"佛家'天地四洲'之說,果有之否?"曰:"佛經有之。中國為南沾部洲,天竺諸國皆在南沾部內;東弗於逮,西瞿耶尼,北郁單越。亦如鄒衍所說'赤縣'之類。四洲統名'娑婆世界'。如是世界凡有幾所,而娑婆世界獨居其中,其形正圓,故所生人物亦獨圓,正象其地形,蓋得天地之中氣。其他世界則形皆偏側尖缺,而環處娑婆世界之外,緣不得天地之正氣,故所生人物亦多不正。此說便是'蓋天'之說。橫渠亦主蓋天,不知如何。但其言日初生時,先照娑婆世界,故其氣和,其他世界則日之所照或正或昃,故氣不和,只他此說,便自可破。彼言日之所照必經歷諸世界了,然後入地,則一日之中,須歷照四處,方得周匝。今才照得娑婆一處,即已曛矣;若更照其他三處,經多少時節!如此,則夜須極長。何故今中國晝夜有均停時,而冬夏漏刻長短,相去亦不甚遠?其說於是不通矣。"〔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