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子語類》卷二 理氣下



"某說道:'後來黃河必與淮河相併。'伯恭說:'今已如此。'問他:'如何見得?'伯恭說:'見薛某說。'"又曰:"元豐間河北流,自後中原多事;後來南流,虜人亦多事。近來又北流,見歸正人說。"或錄云:"因看劉樞家中原圖,黃河卻自西南貫梁山泊,迤邐入淮來。神宗時,河北流,故虜人盛;今卻南來,故其埶亦衰。"又曰:"神宗時行淤田策,行得甚力。差官去監那個水,也是肥。只是未蒙其利,先有沖頹廬舍之患。"潘子善問:"如何可治河決之患?"曰:"漢人之策,令兩旁不立城邑,不置民居,存留些地步與他,不與他爭,放教他寬,教他水散漫,或流從這邊,或流從那邊,不似而今作堤去圩他。元帝時,募善治河決者。當時集眾議,以此說為善。"又問:"河決了,中心平處卻低,如何?"曰:"不會低,他自擇一個低處去。"又問:"雍州是九州那裡高?"曰:"那裡無甚水。"又曰:"禹貢亦不可考其次第,那如經量門簿?所謂門簿者,載此一都有田若干,有山若干。"〔節〕

御河是太行之水,出來甚清。周世宗取三關,是從御河裡去,三四十日取了。又曰:"御河之水清見底。後來黃河水衝來,濁了。"曰:"河北流,是禹之故道。"又曰:"不是禹之故道,近禹之故道。"〔節〕

仲默問:"有兩漢水,如何有一水謂之西漢江?"曰:"而今如閬州等處,便是東川。東川卻有一支出來,便是西漢江,即所謂嘉陵江也。"〔義剛〕

南康郡治,張齊賢所建,蓋兩江之咽喉。古人做事都有意思。又如利州路,卻有一州在劍閣外。〔方子〕

漢荊州刺史是守襄陽。魏晉以後,以江陵為荊州。〔節〕

吳大年曰:"呂蒙城在郢州。其城方,其中又有數重,形址如井,今猶存。"〔義剛〕

道州即舂陵。武帝封子為舂陵王,後徙居鄧州。至今鄧州亦謂之舂陵。〔義剛〕

漢時人仕宦於瓜州者,更極前面亦有人往。長安西門至彼,九千九百九十九里。〔揚〕

《朱子語類》 宋·朱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