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子語類》卷四十六 論語二十八



問:"'見善如不及,見不善如探湯。'上一截是進德之事,下一截是成德之事。兼出處有非人力所能為者,故曰'未見其人'。"曰:"公只管要妝兩句恁地好,做甚么?這段緊要卻不在'吾見其人','未見其人'上。若將'見善如不及,見不善如探湯',與'隱居以求其志,行義以達其道'這幾句意思涵泳,是有多少意思!鮑看文字有個病,不只就文字裡面看,卻要去別生閒意。大抵看文字,須是只就他裡面看,侭有意思。公今未見得本意是如何,卻將一兩句好言語,裹了一重沒理會在裡面,此是讀書之大病。須是且就他本文逐字剔碎了,見這道理直透過,無些子窒礙,如此,兩段淺深自易見。"〔賀孫〕

問:"楊氏引'達可行於天下'解'隱居以求其志,行義以達其道',或問以為未穩,何也?"曰:"解經當取易曉底句語解難曉底句,不當反取難曉底解易曉者。'隱居以求其志,行義以達其道',此兩句本自易理會。今引'達可行於天下'解之,則所引之句反為難曉。'天民者,達可行於天下而後行之者也'。橫渠所謂:'必德覆生民而後出,伊呂是也。'若只是澤被一國,道行一鄉,此人亦不輕。出謂之天民者,蓋謂不是尋常之人,乃天之民耳。天民之雲,亦猶曰'天下之善士'云爾,與'隱居以求其志,行義以達其道'者又不同。"〔必大〕

《朱子語類》 宋·朱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