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子語類》卷四十五 論語二十七

◎衛靈公篇

△衛靈公問陳章

問:"'明日遂行。在陳絕糧。'想見孔子都不計較,所以絕糧。"曰:"若計較,則不成行矣。"〔燾〕

周問:"'固窮'有二義,不知孰長?"曰:"固守其窮,古人多如此說。但以上文觀之,則恐聖人一時答問之辭,未遽及此。蓋子路方問:'君子亦有窮乎?'聖人答之曰:'君子固是有窮時,但不如小人窮則濫爾。'以'固'字答上面'有'字,文勢乃相應。"〔雉〕

子曰賜也章

孔子告子貢曰:"女以予為多學而識之者與?予一以貫之。"蓋恐子貢只以己為多學,而不知一以貫之之理。後人不會其意,遂以為孔子只是一貫,元不用多學。若不是多學,卻貫個甚底!且如錢貫謂之貫,須是有錢,方貫得;若無錢,卻貫個甚!孔子實是多學,無一事不理會過。若不是許大精神,亦吞不得許多。只是於多學中有一以貫之耳。〔文蔚〕

問"子貢一貫"章。曰:"聖人也不是不理會博學多識。只是聖人之所以聖,卻不在博學多識,而在'一以貫之'。今人有博學多識而不能至於聖者,只是無'一以貫之'。然只是'一以貫之',而不博學多識,則又無物可貫。"〔夔孫〕

問"子貢一貫"章。曰:"'一以貫之',固是以心鑒照萬物而不遺。然也須'多學而識之'始得,未有不學而自能一貫者也。"〔時舉〕

夫子謂子貢曰:"女以予為多學而識之者與?"曰:"然。非與?"聖人說此一句,不是且恁地虛說。故某嘗謂,子貢曰:"然。非與?""然"字也是,"非與"也是。而今只管懸想說道"一貫",卻不知貫個甚么。聖人直是事事理會得,如雲"好古敏以求之",不是驀直恁地去貫得它。如曾子問許多曲折,它思量一一問過,而夫子一一告之,末云:"吾聞諸老聃雲。"是聖人當初都曾事事理會過。如天下之聖說道事親,事親中間有多少事;說道事君,事君中間有多少事。而今正患不能一一見個恰好處,如何便說"一貫"?近見永嘉有一兩相識,只管去考制度,卻都不曾理會個根本。一旦臨利害,那個都未有用處,卻都不將事。呂伯恭向來教人亦云:"論語皆虛言,不如論實事。"便要去考史。如陸子靜又只說個虛靜,云:"全無許多事。顏子不會學,'擇乎中庸,得一善則拳拳勿失'。善則一矣,何用更擇?'子路有聞,未之能行,唯恐有聞'。一聞之外,何用再聞?"便都與禪家說話一般了。聖人道理,都不恁地,直是周遍。〔夔孫〕

問:"謝氏謂'如天之於眾形,非物刻而雕之',是如何?"曰:"天只是一氣流行,萬物自生自長,自形自色,豈是逐一妝點得如此!聖人只是一個大本大原里發出,視自然明,聽自然聰,色自然溫,貌自然恭,在父子則為仁,在君臣則為義,從大本中流出,便成許多道理。只是這個一,便貫將去。所主是忠,發出去無非是恕。"〔宇〕淳同。

問:"謝氏解云:'聖人豈務博者哉!如天之於眾形,匪物刻而雕之也。故曰:"予一以貫之。""'德輶如毛',毛猶有倫;'上天之載,無聲無臭',至矣!"'所以引此詩者,莫只是贊其理之密否?"曰:"固是。到此則無可得說了。然此須是去涵泳,只恁地說過,亦不濟事。'多學而識之',亦不是不是。故子貢先曰'然',又曰'非與'。學者固有當'多學而識之'者,然又自有個一貫底道理。但'多學而識之',則可說;到'一以貫之',則不可說矣。"〔廣〕

子張問行章

"言忠信,行篤敬。"去其不忠信篤敬者而已。〔方〕

問"行篤敬"。曰:"篤者,有重厚深沉之意。敬而不篤,則恐有拘迫之患。"〔時舉〕

忠信篤敬,"立則見其參前,在輿則見其倚衡",如此念念不忘。伊川謂:"只此是學。"〔銖〕

至之問:"'學要鞭辟近里','鞭辟'如何?"曰:"此是洛中語,一處說作'鞭約',大抵是要鞭督面里去。今人皆不是鞭督向里,心都向外。明道此段下雲'"切問近思","言忠信,行篤敬"'云云,何嘗有一句說做外面去。學要博,志須要篤。志篤,問便切,思便近,只就身上理會。伊川言:'"仁在其中",即此是學。'元不曾在外,這個便是'近里著己'。今人皆就外面做工夫,恰似一隻船覆在水中,須是去翻將轉來,便好,便得使。吾輩須勇猛著力覆將轉!"先生轉身而言曰:"須是翻將轉來,始得。"〔宇〕集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