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子語類》卷三十一 論語十三



"三月不違",主有時而出;"日月至焉",賓有時而入。人固有終身為善而自欺者。不特外面,蓋有心中欲為善,而常有一個不肯底意,便是自欺。〔從周〕

叔器未達"內外賓主之辨"一句。曰:"'日月至焉'底,便是我被那私慾挨出在外面,是我勝那私慾不得。"又問"使心意勉勉循循不能已"。曰:"不能已,是為了又為,為得好後,只管為,如'欲罷不能'相似。"蔡仲默云:"如'生則惡可已也'之類。"曰:"是。"〔義剛〕

問"三月不違仁"。曰:"仁即是心。心如鏡相似,仁便是個鏡之明。鏡從來自明,只為有少間隔,便不明。顏子之心已純明了,所謂'三月不違',只緣也曾有間隔處。"又問:"張子謂'使心意勉勉循循而不能已,過此幾非在我者',是如何?"曰:"學者只要勉勉循循而不能已。才能如此,便後面雖不用大段著力,也自做去。如推個輪車相似,才推得轉了,他便滔滔自去。所謂'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者,正謂說後不待著力,而自不能已也。"〔時舉〕

張子言"勉勉循循而不能已",須是見得此心自不能已,方有進處。"過此幾非在我",謂過"三月不違",非工夫所能及。如"末由也已",真是著力不得。又云:"勉勉循循之說,須是真箇到那田地,實知得那滋味,方自不能已,要住不得,自然要去。'過此,幾非在我',言不由我了。如推車子相似,才著手推動輪子了,自然運轉不停。如人吃物,既得滋味,自然愛吃。'日月至焉'者,畢竟也是曾到來,但不久耳。"〔明作〕

或問張子"幾非在我者"。曰:"既有循循勉勉底工夫,自然住不得。'幾非在我者',言不待用力也。如易傳中說'過此以往,未之或知也'之意。為學正如推車子相似,才用力推得動了,便自轉將去,更不費力。故論語首章只說個'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便言其效驗者,蓋學至說處,則自不容已矣。"〔廣〕南升錄別出。

問"幾非在我"之義。曰:"非在我,言更不著得人力也。人之為學,不能得心意勉勉循循而不已。若能如是了,如車子一般,初間著力推得行了,後來只是滾將去。所謂'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若得說了,自然不能休得。如種樹一般,初間栽培灌溉,及既成樹了,自然抽枝長葉,何用人力。"〔南升〕

味道問:"'過此,幾非在我者',疑橫渠止謂始學之要,唯當知內外賓主之辨,此外非所當知。"曰:"不然。學者只要撥得這車輪轉,到循循勉勉處,便無著力處,自會長進去。如論語首章言學,只到'不亦說乎'處住,下面便不說學了。蓋到說時,此心便活。"因言:"韓退之蘇明允作文,只是學古人聲響,盡一生死力為之,必成而後止。今之學者為學,曾有似他下工夫到豁然貫通處否?"〔可學〕

周貴卿問"幾非在我者"。曰:"如推車子樣,初推時須要我著力。及推發了後,卻是被他車子移將去,也不由在我了。某嘗說'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若是做到這裡後,自不肯住了,而今人只是不能得到說處。"〔義剛〕

問"過此幾非在我者"。曰:"過此,即是'過此以往,未之或知'底意思。若工夫到此,蓋有用力之所不能及,自有不可已處。雖要用力,亦不能得。"又問"內外賓主之辨"。曰:"'三月不違'為主,'日月至焉'為賓。主則常在其中,賓則往來無常,蓋存主之時少,在外之時多。'日月至焉',為其時暫而不能久。若能致其賓主之辨而用其力,則工夫到處自有不可息者。"〔宇〕

問:"何謂'幾非在我者'?"曰:"此即'過此以往,未之或知'之意。蓋前頭事皆不由我,我不知前面之分寸,也不知前面之淺深。只理會這裡工夫,便內外賓主之辨常要分曉,使心意勉勉循循不已。只如此而已,便到顏子'既竭吾才,如有所立卓爾'之地。'雖欲從之,末由也已',也只恁地。"〔淳〕

"過此幾非在我者",到此則進進不能已,亦無著力處。〔拱壽〕

子升問:"'過此幾非在我',莫是過此到聖人之意否?"曰:"不然。蓋謂工夫到此,則非我所能用其力,而自然不能已。如車已推而勢自去,如船已發而纜自行。若不能辨內外賓主,不能循循不已,則有時而間斷矣。孟子所謂'夫仁,亦在乎熟之而已矣',此語說得盡了。"〔木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