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保險公估人的成長四季之二:在南方的日子裡

  1996年,利用一次查勘的機會,他到深圳出差一趟,時值平安公司擴張階段,急需人才,他前往應聘,獲得車險部副經理的職務,但前提是馬上上班。他沒能做到這一點,等他幾個月後再到平安的時候,已經沒有了他的位置。他被安排到廣州當辦事員,月薪600元。

但是這個階段他又一次發揮了適應能力強的優點。由於他在車險方面造詣深厚,而廣州又是一個對車險需求很大的城市,他的專長得到了極大的發揮。4個月後,他成為辦事處副主任。隨後,他節節升職,部門經理、總經理助理、中心支公司總經理等,他在職業經理人的路上順風順水,月收入直線上升,人脈資源和資金都迅速聚集。

梁洪傑說,擺在面前的有2條路,一條是繼續在保險公司呆下去,獲得一份穩定的收入;另一條路是尋找機會,自己創業。俗話說,一個人的資源決定著他的路徑。他長久地工作於保險業,當然只能在這裡尋找機會。

但是保險業對個人的機會在當時微乎其微。保險公司太大,不敢想,做業務員又不穩定,缺乏安全感,做保險設計,這是一個方向之一,但不是他所擅長的。保險業發展到上世紀90年代末期,各種險種已經比較豐富,但是眾多保險業精英人士的出路還不明確。

精英人物聚集到一個行業如果不尋求多姿多彩的出路,那么,對於他們的人生理想和才華無疑是一個極大的浪費。

其時,一些國有的公估公司開始出現,比如北京的北方公估。但是真正的民營公司微乎其微,上海有一家大洋公估,但是沒有政策的支持,一度差點被整頓。大環境還沒有給保險中介準備一個溫床供以生長。

在國外,保險公估是一個和保險業本身一樣擁有一樣悠久歷史的行業,在國外的理賠中,只有少部分賠付金額較小的單子由保險公司自己負責,而其它的80%都是由保險公估公司核定損失。但在中國,這個比例至今都只有1%。隨著中國加入wto,保險業勢必和國際接軌,接軌中產生的機會如此巨大,眾多保險業精英人士在不同的路徑上開始了創業嘗試。

有開保險經紀公司的,門檻:註冊資金1000萬元;有開代理公司的,正規的和不正規的並存,高中文化就可以考取代理人資格的門檻使得代理人隊伍異常龐大,達1000萬人。

保險經紀,保險代理,保險公估,乃至於保險設計,這些與保險業息息相關的部分在未來的市場裡都將和保險公司分離,構成結構健康的現代保險市場。長久地受到這些浪潮的衝擊,梁洪傑也開始思考在保險業創業的可能性。1999年6月,經過長久的醞釀,他和2個志同道合的人在深圳租了一間房,籌劃成立公估公司。

此時的梁洪傑已非幾年前能相比,他除了自己擁有專長外,已經結識了大批優秀專家,在警界、醫學界、法律界都有很好的人脈資源,這是他隨時都可以動員起來的專家庫。同時,他又熟知保險公司的內部運作,對市場目標看得一清二楚。1999年,市場條件趨於成熟,於是,梁洪傑的公估公司計畫開始成型。儘管此時的他還是平安公司的中心支公司總經理,但是他已經做好了由職業經理人向老闆的轉變。

對於這個過程,一個對精英人士創業頗有研究的人認為,精英人士創業有一個突出的特點,他們只有漸變,沒有突變。在正式獨立創業的時候,他們事實上已經做好了各種準備。因此,一旦目標確定,他們創業的成功率較高。成立公司的過程是繁雜而瑣碎的,光是資料,梁洪傑就準備了一大柜子,"這些資料不但要說服股東,還要說服保監會。"

1998年前,保險業的監管職能還歸屬人民銀行,保監會成立後,監管職能劃歸保監會。但是對於新興行業的研究,各個方面都還處於摸著石頭過河的階段。

從市場的角度來看,保險公估業存在的必要性是顯而易見的。在中國保險市場,保險公司處於主動地位,被保險人處於被動地位,一旦需要理賠,被保險人以個人力量和公司較量,很容易吃虧。但同時,理賠中也常常出現被保險人虛報的一面,研究人員認為,被保險人在索賠中的高報行為是必然的,即使在保險業發達的西方國家,高報率高達90%以上。"人人都誇大損失的潛意識。"

於是一個問題出現了,雙方地位不平等,雙方互不信任。套用一個經濟學術語,市場雙方陷入"囚徒困境"。一旦如此,市場的成長邏輯將陷於混沌。從長遠來看,這對保險業是不利的。因此需要一個獨立於保險公司和被保險人的第三方,由它對雙方的行為進行評判和界定。這就是保險中介存在的必然基礎。

梁洪傑和2個同伴分析認為,這個市場正處於啟動階段。他們不是第一批進入這個行業的人,但是第一批進入的人已經在政策方面進行了有益的試探,而保監會也對他們進行了積極的鼓勵。同時,市場方面,保險公司也開始接受保險公估的概念,接受概念總比無知好。於是,淘金條件基本成熟。

在拜訪了保監會人士後,梁洪傑開始正式申請籌備。當年12月,梁洪傑完成申報初稿。2000年2月,上報保監會。但該材料於6月被打回。在當時,沒有關於保險公估公司的章程和相關規定,因此,一切只能參照國外的相關資料並結合中國實際情況修改。由於當時一些規定要求7個法人股東和6個自然人股東,而且,法人股東必須有近3年的資產負債表和利潤損益表,手續極為繁雜。於是前前後後,上報、打回修改達4次之多。

與此同時,國家關於公估業的一些規定相繼出台。2001年,《公估人管理規定》出台。政策條件一步步趨於完善。梁洪傑的申報工作也變得順利了很多。2001年9月,梁洪傑正式獲得批文。

隨後,梁洪傑開始對公司的發展進行設計。首先,公司第一步做什麼;其次,如何建立一套吸引人的制度,匯集精英人物加盟。

由於他多年從事理賠工作,對疑難案件的處理有獨到之處。於是案件調查成為新公司的第一個突破點。

2002年6月,經過幾年的籌備,衡量行終於開業,梁洪傑的保險公估之路開始了第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