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險公估--一刀剪斷定損亂麻

  最近,新華社等媒體廣泛進行的“哈爾濱一離休幹部住院兩個半月,花費500多萬元(最近已升級到千萬元之巨),最終難逃厄運”的離奇醫療費用系列報導,讓我們再一次對國內醫療機構的亂收費現象不寒而慄。

與此同時,廣東等地通過具有醫科背景和醫學臨床經驗的專業公估人員介入被保險人的住院治療過程,合理預防和控制醫療費用支出,並縮短保險理賠時效的案例,讓我們感受到了一種市場行為的進步。

保險公估走向前台

冬天的夜來得特別早。幾日前的一個晚上,由於天黑路滑,張先生新買的愛車不小心在自家小區內發生了比較嚴重的碰撞。焦急的張先生馬上找到投保公司的電話進行報案,生怕耽誤了理賠。“新手上路”的他,雖然是第一次發生事故,但平常老聽身邊的親戚朋友抱怨保險公司“事情多,理賠難”,也就有些忐忑不安。10分鐘後,他的電話鈴響了,對方說明來意:“我們是天平保險委託的公估公司,將在40分鐘後趕到你們小區門口,對你的車輛碰撞情況進行現場查勘,並進行定損,請你到時候配合。”

“保險公估來給我查勘定損?保險公司的人不來?”張先生還是第一次聽說這樣的事情。他又打電話給他辦理車險的在保險中介工作的朋友,中介人員告訴他,他所投保的天平汽車保險是新公司、新模式,所以的車輛查勘定損工作都交給了幾家保險公估行在進行,保險公司自身沒有獨立的核賠部門。

無獨有偶。深圳的劉小姐是當地太平洋人壽保險公司的壽險和醫療險客戶,近日因急性胰腺炎住進了醫院,跟保險公司報案後,沒想到迎來的卻是深圳民太安公估公司的公估人員,還有他們帶來的鮮花和問候。公估師還告訴劉小姐一家,醫生準備使用的一種進口藥品不在他們購買的醫療險報銷範圍之內,同時也有一種可替代的國產藥品是可以報銷的,到底用哪一個藥品,請家屬定奪。

市場頻現“定損專業戶”

這一個個保險理賠過程中的場景,是否讓人感覺很新鮮?保險公司退出視線,取而代之的是保險公估行人員。

事實上,隨著市場分工的細化和發展,“定損專業戶”——保險公估公司,尤其是專業化的車險和健康醫療險公估公司已經露出端倪了。

總部設在上海的天平汽車保險公司,今年4月正式開始展業。作為中國首家專業的汽車保險公司,天平參照國際成功的模式,首創“兩端分銷外包”模式:前端的行銷改由代理和經紀公司做;後台理賠體系中定損核賠全部外包給公估行,善後工作則請律師事務所來參與。雖然以前也有一些保險公司將定損業務委託給公估機構,但多是一些有糾紛的案例,或是一些技術要求較高的案件。天平汽車保險的整體外包,則是國內“第一個吃螃蟹者”。天平保險投資規劃部副總經理蔡欣溢告訴記者,截至今年10月底,天平汽車的保費收入只有900多萬元,但到了11月底,這個數字已經快速飆升至1700多萬元,漲勢“兇猛”,公司內部預計12月還將猛漲,品牌和新模式效應開始逐步顯現。而且,天平的車均保費卻始終處於全國較高水平,保單質量可見一斑。

在南方,保險市場發達的深圳特區,全國公估行業的“龍頭老大”——深圳民太安保險公估有限公司繼2003年成立民太安汽車保險公估有限公司後,又在今年10月底創建了中國首家經營醫療健康保險公估業務的專業化公司——深圳民太安醫療健康保險公估有限公司。這家新公估行在開業之際就與太平洋壽險、太平保險、永安保險的深圳分支機構簽訂了合作協定。

隨著這兩家機構標新立異的行為出現,可以預見,傳統上多為大型財產類保險進行工作的公估師,今後將更多走入“尋常百姓家”。

 圖示連結:

一般車險理賠流程:

車險事故-報案-保險公司定損-雙方是否認同-認同-給付理賠款

 -不認同-發生糾紛-協定調整,解決

 -協商不下,找第三方協調、請公估行公估或請仲裁裁決、或對簿公堂 

公估參與的車險理賠流程:

車險事故-報案-公估行定損-認同-保險公司給付理賠款 

一般健康醫療險理賠流程:

發生事故-報案-出院後收集理賠所需材料交給保險公司-保險公司評估,定結果

-認同-給付理賠款

-不認同-發生糾紛-協定調整,解決

-協商不下,找第三方解決 

公估參與的健康醫療險基本流程:

發生事故-報案-及時和患者、醫療機構聯繫-協助患者和醫院方面確定醫療方案-把進展情況報給保險公司,加快理賠速度-出院後馬上給付理賠款

 公估提前介入好處多

眾所周知,在中國保險市場,保險公司一直處於相對主動地位,被保險人大多數時候處於被動地位,一旦需要理賠,被保險人以個人力量和公司較量,很容易吃虧。但同時,理賠中也常常出現投保者虛報和誇大損失數額的現象,還有研究人員認為,被保險人在索賠中的高報行為是必然的,即使在保險業發達的西方國家,高報率也高達90%以上。“作為消費者,人人都有誇大損失的潛意識。”

一輛受損轎車,由於雙方對定損價格不能協調,放在維修廠三四個月還沒修的案例屢現報端,醫療保險理賠的糾紛案件更是屢見不鮮。車險和醫療險的詐欺案層出不窮,而保險公司拒賠、惜賠的新聞也是常見常新。

於是乎,一個問題出現了,理賠雙方地位不平等,大多數時候信息還不對稱,轉而形成雙方互不信任的尷尬局面。套用一個經濟學術語,保險買賣的市場雙方陷入了一個“囚徒困境”,只能互相做博弈戰。理賠難,理賠耗時耗力效率低,成為市場的詬病所在。從長遠來看,這對保險業是不利的,對消費者業也是不利的。

若有一個獨立於保險公司和被保險人的第三方,由它對雙方的行為進行評判和界定,市場的情況可能會好轉很多。同樣的問題,如果交由第三方處理,則可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這個角色就是保險公估人。

從上以上的理賠流程圖示我們看到,公估機構的提前介入,好處頗多。首先,專業“第三者”的直接介入,有利於消除投保者和保險公司之間長期積累起來的不信任感,投保者心理上比較容易接受。其次,減少了投保者和保險公司的直接摩擦,理賠流程得以縮短,使得以往理賠糾紛多、理賠時間長的老問題得到了一定緩解,從而提高了理賠服務的效率和服務質量。而健康醫療險公估的“醫療管控介入”,則能夠一定程度上減輕投保者的經濟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