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民營企業上市分析

 一、 我國民營企業發展的社會政治背景變化
在我國的社會經濟構成中,國有經濟和集體經濟屬於公有制經濟,非公有制經濟中除外資經濟成分以外,主要是指個體私營經濟成分,即為我們一般所認為的民營經濟。
我國的民營企業的發展和整個社會對非公有制經濟的認識息息相關,這種認識在我國改革開放後經歷了四個階段:第一階段是在中共十二大召開以前,僱工經營是非法的,這一時期民營經濟的存在不合法;而在第二階段,在中共十三大報告中,提出了“以公有制為主體發展多種所有制經濟”,以至“允許私營經濟的存在和發展”的觀點,使民營經濟開始過渡到合法的階段;第三階段中,中共十四大報告提出了“以公有制經濟為主體,多種經濟成分長期共同發展”,至此,非公有制經濟已經被作為公有制經濟的有益補充得到了一定的承認;而在第四階段中,以中共十五大報告為標誌,對於個體私營經濟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中的地位和作用的闡述有了新的發展和突破,提出了“堅持和完善社會主義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共同發展的基本經濟制度,非公有制經濟是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正式確認了民營經濟在國民經濟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民營企業的發展從此步入了快車道。

二、 我國民營企業的整體發展狀況
1、我國民營企業的發展狀況
雖然目前還缺乏關於民營企業的權威的統計數據,但從其他的一些渠道可以對民營企業目前在我國的經濟發展中的地位有一定的認識:首先,按照工商登記數據,至1997年底全國共有私營企業96萬戶,其中註冊資金超過1000萬元的有100多家,超過億元的有40多家,在這些企業之中,已有42戶成為國內各自行業內的龍頭企業。1997年全國私營企業共實現產值3942億元、營業額3097億元,為1349萬人創造了就業機會。而根據國家統計局的報告披露,1997年非公有制經濟占國內生產總值的比重已由1978年的0.9%增加到1997年的24.2%,成為保證整個國民經濟持續發展的重要力量。另據國家信息中心預測,到本世紀末,我國私營企業將超過200萬家,私營企業工業占全國工業產值的比重將上升到20%,占全國零售總額的比重將上升到50%。從上述統計數據中可以發現,民營經濟在我國整個巨觀經濟架構中的地位已經不可輕視,而且扮演的角色將越來越重要。
在我國的民營企業群體中,民營科技企業已成為我國國民經濟中的一支重要力量。民營科技企業的經濟技術活動已經覆蓋了國民經濟各主要行業,並呈現出迅猛發展的態勢。具有較強市場競爭力的大型民營高科技企業大量出現,湧現出聯想、四通、華為、復星等一大批在行業內具有舉足輕重作用的龍頭企業,對於我國的科技產業化、進軍知識經濟起到了巨大的推動作用。
2、民營企業的特點
民營企業的經營目標就是實現資本增值、追求資本收益最大化,有將其利潤進行再投資以實現進一步資產增值的內在投資欲望。在這一目標的驅動下,民營企業最大的特點就是其經營活動完全以市場為導向,將資本向市場需要的產品上轉移,將資本投向邊際生產率高的產業。同時,由於無法得到像國企那樣的優惠政策扶植,民營企業完全在市場經濟中生存、發展,具有了很強的市場競爭性。與此相適應,在投資、生產、銷售、分配等各個方面,民營企業表現出極大的靈活性。在企業用人方面,民營企業對有才能的管理人員和科技人才的重用也一直是其明顯有別於某些國有企業的內在優勢。例如,上海市市長徐匡迪在到兄弟省市考察時,曾為在深圳華為集團見到一位21歲的年薪15萬美元的總工程師而深有感觸。
3、民營企業進一步發展遇到的障礙
我國的民營企業大多是家族式企業或合夥企業,企業規模偏小,產權結構不清晰,在完成了創業期的快速發展並形成一定規模之後,這種組織形式不利於其進一步發展。家族式企業或合夥企業的組織結構不穩定,所有者和經營者的同一使人員的變動直接對企業產生不利影響,制約著企業的發展,因此,需要採取一種穩定、有效率的企業組織形式。而現代企業發展的經驗證明,現代公司制是最有效率的企業組織形式,它可以使組織結構穩定下來,使企業保持長期穩定發展。
另一方面,日益激烈的市場競爭要求企業擴大規模、提高市場占有率,以抵禦競爭和防範市場風險,這就需要籌集資金,新項目的開發、建設也需要資金投入。目前民營企業的資金需求主要靠自身積累和代價高昂的民間借貸來滿足。依靠自身積累無法取得充裕的資金來源實現企業的快速發展,而國有金融機構對於民營企業的貸款特別謹慎,由於種種原因一般不願與民營企業發生貸款業務關係。同時,一個企業的融資能力受到資產負債率限制,超過一定比例則投資公司的風險增大,使其再融資發生困難,因此,需要實現資本的社會化,引入新的投資者。
由家族式企業或合夥企業向公眾公司轉化,通過實現產權結構的流動性和開放性,最終實現公司社會化、資本社會化,使企業穩定下來不斷地發展,這是相當多的民營企業發展到一定階段以後開始考慮的問題,而目前我國的證券市場正為此提供了良好的契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