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項或多項交易應單獨核算抑或視為一項交易核算——“實質重於形式”原則的一項運用

  在企業參與兩項或兩項以上交易或契約的情況下,會計處理通常取決於這兩項交易系單獨核算還是合併核算。對此,國際會計準則委員會下屬國際財務報告解釋委員會(ifric)認為,該問題應視為國際會計準則委員會概念框架中相關性原則、真實表達原則和實質重於形式原則在特定情況下的套用。這裡所述的兩項或兩項以上交易應單獨核算,抑或根據“實質重於形式”原則視為一項交易合併核算的問題,在滬市上市公司2002年年報中也有類似案例發生。有的貌似兩項交易,實際上應合併視為一項交易核算;有的似乎應系統地看作一項交易,實則應分而核算之。

案例一
資料:經某會計師事務所審計,一家上市公司——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2002年的淨利潤為22806858.61元,事務所出具了標準無保留意見的審計報告。其2002年盈利主要來自一筆向關聯方的債權轉讓收益23642191.50元。形成過程如下:
2002年6月27日至7月3日,公司以通訊表決方式召開第二屆第十四次董事會,審議通過了《關於公司與關聯方債權轉讓事宜的議案》,該議案於2002年10月23日經2002年第一次臨時股東大會通過。向關聯方轉讓債權的內容是:將2000年12月28日與北京某科技發展(控股)股份有限公司簽訂的本金為人民幣2億元的《借款協定》形成的全部債權(本金及資金占用費總計217662191.5元),轉讓給第一大股東,公司在該項債權轉讓前因未收到而未對資金占用費進行過會計處理。公司2002年確定該債權的轉讓收益為23642191.50元,包括從2000年12月27日起到2002年12月31日止按一年期銀行貸款利率5.85%計算的全部利息。
分析:上市公司與北京某科技發展(控股)股份有限公司進行的借款交易,與公司後來對第一大股東的債權轉讓交易是兩筆交易,儘管有聯繫,但對其經濟後果應分別單獨核算,不能將後一筆交易收益的來源歸因為前一交易的期間資金占用費;從另一角度看,撇開債權轉讓收益來源於2000年12月27日起到2002年12月31日止按一年期銀行貸款利率5.85%計算的全部利息這一表象不論,後一交易的經濟後果是公司將一筆賬面價值為2億元的債權,以223642191.50元的價格賣給關聯方第一大股東,根據財政部財會[2001]64號文《關聯方之間出售資產等有關會計處理問題暫行規定》,應作為資本公積處理。
64號文規定對關聯方資本占用費的確認實行收付實現制原則,而對非關聯方資金占用費的確認未作特殊規定。若允許對非關聯方資金占用費的確認按權責發生制原則處理,則公司應於2002年7月作出重大會計差錯更正,對2000年12月27日至2002年7月的資金占用費17662191.5元追溯調整所屬期間的損益,其餘5980000元計入2002年資本公積。
案例二
資料:杭州市清河坊歷史街區管理委員會(以下簡稱“管委會”)將在杭州河坊街一帶實施保護和拆遷工作,根據某上市公司與管委會簽訂的協定,涉及公司擁有的河坊街102號房產。該房產建築面積4146.56平方米,其中自行保護面積1436.92平方米,擬拆除面積2709.64平方米。
協定約定了關於雙方自行保護房部分的改擴建條款:自行保護房統一由該指揮部設計、修復和實施工程配套等,公司需承擔上述修復改建費用;對拆除部分房產管委會同意貨幣安置。
公司於2002年12月收到拆除補償費全部款項560萬元,扣除該拆除部分房屋的賬面價值109萬元,實際確認收益451萬元。
公司在2002年報的承諾事項中披露,2002年12月25日,公司董事會審議通過了《關於對河坊街自行保護房修復和改建的提案》,公司需承擔修復改建費用560萬元。
會計師事務所的意見:公司擬拆除房屋於2002年全部拆除完畢,於2002年12月收到拆除補償費560萬元。公司對上述已拆除房產進行固定資產清理,被清理的固定資產淨值為109萬元,清理取得處置收益451萬元,計入“營業外收入”,上述收入的確認符合《企業會計準則》和《企業會計制度》的有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