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家長別對孩子說“聯考不要緊張

  “考試不要緊張啊!”這句家長常說的安慰語言,事實上對孩子產生的是負面心理暗示。昨日在徐匯區科委舉行的劉博士心理陽光室考前心理放鬆輔導活動,吸引了眾多臨考學子和家長的參與,而專家也就考生和家長諮詢的誤區一一發出提醒。徐匯區康健街道等也將從即日開始陸續對考前學子進行自我冥想放鬆的訓練,幫助克服考前焦慮。

晚上看書突然“失明”

兩個月前,正在準備聯考的蓓蓓開始看見葷菜就想吐,飯也吃得很少,每天晚上躺到床上就覺得頭腦“唰”地變得很清醒,輾轉反覆到凌晨才能睡著,可是第二天五點多她就會自動醒來。最近一次模擬考試,一直名列前茅的她考砸了,她很沮喪,媽媽責怪她:“看,都是你不用功造成的!這幾天你不是作業做到一半跑出來看一會電視,就是喜歡和我嘮叨兩句。”昨天晚上看書時,她忽然覺得周圍一片黑暗,誰也看不見,她嚇得大哭起來。

徐匯區社區社會事業示範項目、劉博士心理陽光室負責人劉素珍表示,蓓蓓是一種典型的慢性考前焦慮症,突然看不見是高度緊張後大腦供血不足引起的暫時性失明,看電視、聊天正是下意識尋求緩解焦慮的手段,而家長的誤解往往會加重孩子的緊張心理。考前焦慮是普遍存在的現象,根據不完全統計,僅徐匯區康健街道的臨考學子,就有50%存在考前焦慮,其中,1/3學生已達到重度焦慮狀態。

而多位來求詢的初二、高二學生反映,雖然他們不是畢業班學生,但現在就提前感到緊張心慌,因為家長、老師已經開始為他們準備聯考的複習資料,高三學生的備考氣氛也對他們造成心理壓力。劉博士表示,這種慢性的考前焦慮可能會延續一年以上,逐漸影響“準畢業班”學生的學習狀態和成績。

“不要緊張”暗示“緊張”

很多家長、老師喜歡在考前勉勵孩子:“不要緊張啊!”根據心理規律,孩子潛意識中接受的只有“緊張”兩字,越是限制他,就越會發生不想看到的局面。另外,孩子雖然懂得不要緊張,但如何能做到不緊張,他們並不明白。

其中,一些自我約束力較強的學生,雖然成績相對優秀,但他們接受自己的暗示性也強,往往更容易感受到考前焦慮,同時他們的自我要求和期待遠高於一般學生,心理壓力也更大。有些優秀學生喜歡錶面上說“不緊張”、故作灑脫,但他們只是把情緒封閉起來,而到考試時,他們表現得比一般人更焦慮。因為他們始終不敢面對自己內心的焦慮:“我一向都考得很好,怎么會和其他人一樣緊張呢?”劉博士指出,緊張是人體內的一種狀態,和學習成績並沒有關係。

對這類學生,首先要學會自我識別考前焦慮。考前焦慮的具體表現有出汗、呼吸急促、心慌、手濕、食慾下降、失眠、易驚醒等。緊張情緒會干擾理性思維,導致學生考試狀態不佳甚至失常發揮,如果掌握放鬆方法,就可以把放鬆當作工具來代替緊張。

自我冥想有助臨場發揮

相對“不要緊張”,外界的良性心理暗示更能幫助臨考學子鎮定情緒,而自我冥想放鬆是比較容易操作和學習的一種方法。青春期的女性是相對情緒化、受暗示性強的人,是適合學習冥想放鬆的易感人群。

自我冥想放鬆術的施術者方柏儒表示,自我冥想放鬆是一種淺度催眠,冥想過程中,首先對全身肌肉、關節、臟腑等部位進行徹底放鬆,而生理的放鬆能反射到心理狀態,使緊張情緒逐漸緩解、消失。自我放鬆做得越多,不僅能幫助臨考學生迅速進入高質量的複習狀態,還會使他的放鬆能力越來越強,在關鍵考試前,他也許只需做幾次深呼吸、做幾個擴胸等舒展運動,就能使情緒穩定下來,從而使理智、思考、分析、判斷、歸納能力都得到提升。

在訓練過程中,易感能力較強的學生,最快通過2至3次放鬆訓練,就基本掌握自我放鬆的技巧,一般人通過6至7次學習,也能逐漸掌握其要領來控制緊張情緒。從下周起,徐匯區康健街道將準備對臨考學子進行系統的自我冥想放鬆訓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