趕集網楊浩涌:學他者生像他者死

第二件事情是親身經歷了美國it界的大震盪。2001年上半年正是美國網際網路泡沫的巔峰,那時候很多網際網路公司電話都打到我們宿舍來,問我們什麼時候畢業,只要答應簽約,就許諾高薪,預付一筆上萬美元的額外薪水,我聽說最厲害的高達10萬美元,人才都搶成這樣了。

到了下半年,泡沫破滅後是一段黯淡時光,所有大公司全部不招人。幾乎到了畢業就失業的地步。我7月份到了美國矽谷,每天穿著西裝開著車出去找工作,花了兩三個月才找到第一份工作。美國it界曾經發生的前後變化跟去年我們國內電商上、下半年的變化一模一樣。

第三件事情其實跟第二件事情是連著的。我是9月4號找到的工作,一周之後,就發生了震驚全球的“911事件”。不但大樓倒了,所有的公司也全部停掉了,不可能再找到工作。一方面,我覺得我的運氣還算是好的,另一方面我覺得生命真是無常,能活著,就應該珍惜生命。

2001年的這些經歷,反而使以後的我越來越平靜,對人對事都有了新的認識。網際網路泡沫是怎么樣、泡沫沒了怎么樣,我也全知道,對以後創業也更有把握。後來我做趕集網,沒有太浮躁,都是基於我的這些經驗。

在矽谷里的那些年

從2001起,到我回國前的三年里,是我學技術最用功的時候,基本上只要有時間,我都在看書。另一方面,矽谷創業的氛圍也在吸引著我。

矽谷是一個非常適合創業的地方,只要你有好的想法,有好的技術,有好的創業團隊,就會有人投資你。很多創業公司你能看著它們由小到大成長起來,最後被收購或者是上市。我甚至與這些小公司擦身而過。

比如google,在2002年的時候還是一個很小的公司,還沒有今天的趕集網大。我對搜尋引擎不感興趣,所以沒想過要去應聘它。但是我的同學周杰去了google,是我開著車送他去面試的。多年之後,周杰回國創辦了浪淘金。

除了google還有亞馬遜,當年都是很小的公司,但是今天都成為業內的巨人。在矽谷的這種視角教會我大事起於小,做於細。就也是我自己經常提醒自己的,一個看著很宏大的目標,你把它分解到最後都是一些非常小非常細的事情,而你能做的就是把這些小的事情一步一步做大,創業就是這樣。

我知道我始終還是要回到中國去創業,因此我不停地在尋找可行的項目,一刻也沒有閒著,有些拉上別人,有些自己做。我嘗試過網路安全的項目、硬體的項目、無線網際網路的項目。我把這些idea都寫成創業計畫書,然後不停地遞給風投們。基本上都是石沉大海,沒能見上。

一直到2004年的6月份,那時候craigslist剛開始在美國興起。有一天吃飯的時候,我跟我哥哥楊浩然說,我覺得這個craigslist挺好的,國內好像還沒人做,不如我們也回去搞一個算了。我們都覺得這個東西都挺實用的,都是解決生活上比如租售房屋、買賣二手車之類的。然後就開始寫代碼,開始去找vc。找了三家,我記得很清楚,第一家是idg,第二家是dcm,第三家是dragon venture,想不到三家都對我的這個項目感興趣。

idg給我反饋,說很看好我這個項目,但是有些早,讓我先做著。dcm的負責人見了我之後,還拉我見了投資人,但之後就悄無聲息了。這兩個算是成功了,最起碼人見著了,願意聽咱們講對吧。我當時分析,自己沒什麼優勢,在中國也沒有商業經驗,就是懂代碼而已,中國懂代碼的人太多了,唯一可能的優勢就是我比別人發現這個點子發現得早。所以我的藏著掖著,不能告訴太多的投資人,不能到處給別人講。所以我是很謹慎的。

最擔心的事情來了。可能是dragonventure曾投資過國內的億友網,他們把億友的一位中國創始人也叫了過來一起聽我的項目,而這都是我事先不知道的。巧的是m也從億友出來了,正在尋找新的投資項目。非友即敵。我知道如果不能跟m合作,他就可能是我最直接的競爭對手,因為我的想法他全部了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