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孤獨讀後感(共10篇)

高二年級學生關於百年孤獨讀後感

在拉美文學百餘年的發展過程中,出現過許多不同的流派:智利詩人聶魯達對人性的思考,委內瑞拉文學家卡斯帕斯對自然和諧美德讚嘆,都曾深深地感染過人們。而哥倫比亞著名作家加西亞*馬爾克斯,則以其對現實世界魔幻般的思索和訴說,開創了魔幻現實主義這一文學流派,而作者也因之獲得了諾貝爾文學獎。

在剛剛開始閱讀《百年孤獨》時,我們會發現作品中有兩處奇怪的地方,其一是書中訴說的故事大都荒誕不經;其二是作品中人名的反覆出現和相同怪事的重複發生。在現實生活中不可能會有持續了四年多的雨,一個老年神父不可能只喝了一口可可茶就能浮在空中,死者更不會因為耐不住寂寞就重返人間``````但這一切都發生在了這個家族的身邊。更令人奇怪的是,書中這個綿亘了百餘年的世家中,男子不是叫做阿卡迪奧就是叫做奧雷良諾,而家族中各種奇怪的事情,在家族的第一代創始人阿卡迪奧直到家族的最後一個守護者奧雷良諾的身上反覆的發生著。聯繫到作者的創作年代和生活環境,我們不難發現這象徵了什麼。

拉丁美洲,這片廣袤的土地,蘊含著無窮的神秘,創造過輝煌的古代文明,但拉美的近代史卻充滿了恥辱與壓迫,血腥和悲劇。自十九世紀中期到二十世紀七十年代的一個多世紀,這片神秘的土地經歷了百年的風雲變幻。在作者進行創作的七十年代,幾乎整個拉美都處在軍人獨裁政權的統治下。作者憑藉其深刻的政治見解和敏銳的洞察力,發現拉丁美洲百餘年的歷史,並不是波浪式前進,螺鏇式上升,而只是一個不斷重複的怪圈。這也就是為什麼書中的那些人那些事情總是在不斷重複的原因。

作者在《百年孤獨》中用夢幻般的語言敘述了創業的艱辛,文明的出現,繁衍與生存,愛情與背叛,光榮與夢想,資本主義的產生,內戰的爆發,壟斷資本主義的進入,民主與共和之爭等足以影響拉美的大事,卻讓他們集中發生在一個小小的名叫馬貢多的鄉村中。把布恩迪亞家的每個成員都深深的牽扯了進去。在故事的結尾時。家族的最後一個守護者奧雷良諾閱讀了記載這個百年世家的命運的羊皮卷後說:“這裡面所有的一切,我都曾經看到過,也早已知道!”作者正是借這個總結性的人物之口,表達了自己對拉丁美洲百年歷史的看法,即近代拉美百餘年的歷史是重複的,拉美的發展和歷史進程都停滯不前。

老布恩迪亞,即家族的創始人,和他的妻子烏蘇拉,帶領他們的親眷和朋友歷盡艱辛來到了一片廣闊的新天地,那個時候這片未開墾的處女地尚未命名,而這片新天地的主人,也從未想過要確立統治者來管理這裡,他們過的是一種類似於自給自足的生活。他們經歷了創業的艱辛也體驗到了收穫的歡樂,他們為這片土地帶來了文明並為他取了名字:馬貢多。但是隨著時間的流逝,老布恩迪亞漸漸的喪失了對未知的好奇和探索的勇氣。不只是由於自己預感到了什麼還是只是單純的無意義行為,老布恩迪亞開始在自己的實驗室里做起了金屬金魚,但是他每做到二十條就熔掉他們重做。這象徵著他所開創的馬貢多,乃至整個拉美的近代史,從一開始就陷入了循環的怪圈中。

阿卡迪奧和奧雷良諾是家族的第二代,可是這兩個人卻走上了截然相反的道路。阿卡迪奧幼年時即與馬戲團出海,十餘年不歸;而奧雷良諾則走上了軍人的道路,並掀起了幾乎影響全國的內戰。而內戰的起因則是由於政府將強行管理馬貢多這個“世外桃源”。這象徵著在文明的初創後,即開始了對壓迫的反抗。奧雷良諾,即書中的布恩迪亞上校,是一位有著傳奇經歷的人,他帶領部下經過無數次戰鬥,終於使政府坐在了談判桌的對面。可是他所爭取的和平很快即葬送在下一代手中。當他發現這一切時已經錘垂老矣。他打算再次戰鬥來捍衛人們的自由卻發現自己已經力不從心。終於他也陷入了循環燒制金魚的怪圈中。

家族一代代的承傳著。美一代的成員都經歷了歷史長河中波濤洶湧的時刻,又漸漸的老去,第三代的阿卡迪奧曾見證了壟斷資本的興起和剝削的兇殘。而之後的奧雷良諾則見證了自給自足的農業在這片處女地上最後而短暫的繁榮。原始的繁榮很快就結束了,取而代之的是壟斷資本主義的侵入和自給自足的消亡。當家族的男子死去時,這個百年世家很快陷入了衰敗,直到家族的最後一個守護者奧雷良諾在羊皮書卷中發現這一切只不過是家族不可避免的宿命,是永遠也走不出的循環,才恍然大悟。而這個百年世家也終於在這個世界中完全消失並再也不會出現。

這篇高二年級學生關於百年孤獨讀後感,就為大家呈現到這裡,希望能對大家有所幫助,希望大家暑假過的開心。

初一讀後感作文:《百年孤獨》讀後感900字
百年孤獨讀後感(2) | 返回目錄

初一讀後感作文:百年孤獨讀後感900字

《百年孤獨》作者加西亞?馬爾克斯,哥倫比亞人,這本書是唯一一部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南美著作。

我要誠實的說,這本書讀起來對我的吸引性似乎不大,以至於讀到快一半的時候並沒有品讀出任何好的東西,如果我非要給自己一個慰藉,那就是在這幾天的沉寂氛圍中獲得了薰陶。似乎你不得不思索,讀書除了啟迪和思索外,有種無形的影響必然存在。

夜晚,突然間醒來,書中人物的心靈世界以一種無形的形式在我腦海來回迴蕩。何塞?阿爾卡蒂奧??布恩迪亞的天馬行空的思想,最終死在栗樹下,烏爾蘇拉為了顯示晚年活力仍存隱瞞著自己的眼盲,奧利里亞諾?巴比倫拿著羊皮卷破譯家族命運密碼“家族的第一人被困在樹上,最後一個正被螞蟻吃掉”,奧利里亞諾?布恩迪亞上校製作小金魚,蕾梅黛絲升空,還有最後一個豬尾巴男嬰被螞蟻吃掉和荒涼的布恩迪亞家族徹底在世界上消失。那時通過對這些情形的感應,對孤獨有了這樣的一個理解,孤獨好似產生於人內心深處無法與人訴說的詭秘和羞於與人訴說的秘密,而這兩種狀態卻在很大程度上左右著你的行為,進而形成與外界難以交流或不屑交流的巨大隔閡。

布恩迪亞家族中每個人都有著自己的孤獨,他們倍受心靈的折磨,同時又獨自享受著那份孤獨。孤獨是什麼,也許是內心最深的秘密。孤獨是這個世界上永遠也根除不去的東西,它好似心靈的黑洞,甚至連自己都難以窺透。每個人都有著自己的孤獨,都有那么一個時刻你不想與任何人訴說你的煎熬,在折磨中忍受著孤獨,你又喜歡躲在無人的角落默默享受著這份孤獨。

人與人之間並不是一旦遇到悲涼的心境就需要有人出來安慰,因為你體會不到他的孤獨,你那善意的勸解反而更加刺痛他孤獨的感傷,使他倍感孤獨,適宜的離開也是一種默默的關懷。也許他需要一首悲傷的樂曲,也許他需要一段文字,他需要的無非就是將他的孤獨表達出來的藝術,而這期間只有他自己明白。

孤獨希望與安靜和黑暗為伍,但人卻要面向陽光,否在會在無限的孤獨里被黑洞吞噬。

《百年孤獨》讀後感
百年孤獨讀後感(3) | 返回目錄

在拉美文學百餘年的發展過程中,出現過許多不同的流派:智利詩人聶魯達對人性的思考,委內瑞拉文學家卡斯帕斯對自然和諧美德讚嘆,都曾深深地感染過人們。而哥倫比亞著名作家加西亞*馬爾克斯,則以其對現實世界魔幻般的思索和訴說,開創了魔幻現實主義這一文學流派,而作者也因之獲得了諾貝爾文學獎。

在剛剛開始閱讀《百年孤獨》時,我們會發現作品中有兩處奇怪的地方,其一是書中訴說的故事大都荒誕不經;其二是作品中人名的反覆出現和相同怪事的重複發生。在現實生活中不可能會有持續了四年多的雨,一個老年神父不可能只喝了一口可可茶就能浮在空中,死者更不會因為耐不住寂寞就重返人間``````但這一切都發生在了這個家族的身邊。更令人奇怪的是,書中這個綿亘了百餘年的世家中,男子不是叫做阿卡迪奧就是叫做奧雷良諾,而家族中各種奇怪的事情,在家族的第一代創始人阿卡迪奧直到家族的最後一個守護者奧雷良諾的身上反覆的發生著。聯繫到作者的創作年代和生活環境,我們不難發現這象徵了什麼。

拉丁美洲,這片廣袤的土地,蘊含著無窮的神秘,創造過輝煌的古代文明,但拉美的近代史卻充滿了恥辱與壓迫,血腥和悲劇。自十九世紀中期到二十世紀七十年代的一個多世紀,這片神秘的土地經歷了百年的風雲變幻。在作者進行創作的七十年代,幾乎整個拉美都處在軍人獨裁政權的統治下。作者憑藉其深刻的政治見解和敏銳的洞察力,發現拉丁美洲百餘年的歷史,並不是波浪式前進,螺鏇式上升,而只是一個不斷重複的怪圈。這也就是為什麼書中的那些人那些事情總是在不斷重複的原因。

作者在《百年孤獨》中用夢幻般的語言敘述了創業的艱辛,文明的出現,繁衍與生存,愛情與背叛,光榮與夢想,資本主義的產生,內戰的爆發,壟斷資本主義的進入,民主與共和之爭等足以影響拉美的大事,卻讓他們集中發生在一個小小的名叫馬貢多的鄉村中。把布恩迪亞家的每個成員都深深的牽扯了進去。在故事的結尾時。家族的最後一個守護者奧雷良諾閱讀了記載這個百年世家的命運的羊皮卷後說:“這裡面所有的一切,我都曾經看到過,也早已知道!”作者正是借這個總結性的人物之口,表達了自己對拉丁美洲百年歷史的看法,即近代拉美百餘年的歷史是重複的,拉美的發展和歷史進程都停滯不前。

老布恩迪亞,即家族的創始人,和他的妻子烏蘇拉,帶領他們的親眷和朋友歷盡艱辛來到了一片廣闊的新天地,那個時候這片未開墾的處女地尚未命名,而這片新天地的主人,也從未想過要確立統治者來管理這裡,他們過的是一種類似於自給自足的生活。他們經歷了創業的艱辛也體驗到了收穫的歡樂,他們為這片土地帶來了文明並為他取了名字:馬貢多。但是隨著時間的流逝,老布恩迪亞漸漸的喪失了對未知的好奇和探索的勇氣。不只是由於自己預感到了什麼還是只是單純的無意義行為,老布恩迪亞開始在自己的實驗室里做起了金屬金魚,但是他每做到二十條就熔掉他們重做。這象徵著他所開創的馬貢多,乃至整個拉美的近代史,從一開始就陷入了循環的怪圈中。

阿卡迪奧和奧雷良諾是家族的第二代,可是這兩個人卻走上了截然相反的道路。阿卡迪奧幼年時即與馬戲團出海,十餘年不歸;而奧雷良諾則走上了軍人的道路,並掀起了幾乎影響全國的內戰。而內戰的起因則是由於政府將強行管理馬貢多這個“世外桃源”。這象徵著在文明的初創後,即開始了對壓迫的反抗。奧雷良諾,即書中的布恩迪亞上校,是一位有著傳奇經歷的人,他帶領部下經過無數次戰鬥,終於使政府坐在了談判桌的對面。可是他所爭取的和平很快即葬送在下一代手中。當他發現這一切時已經錘垂老矣。他打算再次戰鬥來捍衛人們的自由卻發現自己已經力不從心。終於他也陷入了循環燒制金魚的怪圈中。

家族一代代的承傳著。美一代的成員都經歷了歷史長河中波濤洶湧的時刻,又漸漸的老去,第三代的阿卡迪奧曾見證了壟斷資本的興起和剝削的兇殘。而之後的奧雷良諾則見證了自給自足的農業在這片處女地上最後而短暫的繁榮。原始的繁榮很快就結束了,取而代之的是壟斷資本主義的侵入和自給自足的消亡。當家族的男子死去時,這個百年世家很快陷入了衰敗,直到家族的最後一個守護者奧雷良諾在羊皮書卷中發現這一切只不過是家族不可避免的宿命,是永遠也走不出的循環,才恍然大悟。而這個百年世家也終於在這個世界中完全消失並再也不會出現。

家族中的另一個貫穿始終的人即是烏蘇拉,她從未看過羊皮書卷,卻遠比所有人都先知先覺。早在羊皮書破譯之前,她就曾經在內心中對自己說“這些事情在他們發生之前我就曾經見過,也早就知道”。這個智慧的人象徵了什麼?是普通的人有著永恆的智慧,抑或是歷史循環的真諦?只有作者知道。

《百年孤獨》是一部有趣的作品,她沒有波瀾壯闊的情節,故事的發展更是令人費解。擔當你讀完他,掩卷長思,你卻可以感受到作者對歷史的重複。對拉美的孤獨百年的思考。並情不自禁的沉浸其中。我想,這也是這部作品如此引人入勝的原因吧!

初二讀後感:讀《百年孤獨》後的心得體會
百年孤獨讀後感(4) | 返回目錄

初二讀後感:讀百年孤獨後的心得體會

《百年孤獨》這本書是我看得最困難也是最久的一本書,每一代人都用同樣的名字命名,這常常讓我頭痛不已,但我不得不承認,這是我所看過的最吸引人的一本書,這本書是一本人類心靈孤獨的苦難史。

小說離奇的情節令人嘆為觀止。在小鎮馬貢多,布恩地亞家族上演著百年的興衰史。這個家族由衰轉盛,又由盛轉衰,一百年的歷程,轉來轉去,又回到原來的樣子,一切都逃不出一個詛咒。霍·阿·布恩地亞與表妹烏蘇拉近-親結婚,阿蘇拉擔心會像姨媽和姨父近-親結婚那樣生出長豬尾巴的孩子而拒絕與霍·阿·布恩地亞同房。布恩地亞於鄰居發生口角的時候,布恩地亞因為鄰居嘲笑他被烏蘇拉拒絕同房而殺了鄰居。結果死者的鬼魂攪得布恩地亞一家日夜不寧,布恩地亞家族被-迫遷移到小鎮馬貢多。起初布恩地亞家族人丁興旺,但是隨著內戰的爆發和外敵的入侵,布恩地亞氏的命運急轉直下,一代不如一代,甚至奧雷良諾·布恩地亞上校領導的32次土著居民起義都以失敗而告終。到了第六代奧雷良諾·布恩地亞的時候,因為與姑媽烏蘇拉通婚,結果生下一個帶尾巴的女嬰,正好應驗了一百年前吉普賽人用梵語在羊皮紙上寫下的密碼,而這個密碼的破譯者就是第六代奧雷良諾·布恩地亞上校自己。這個無疑充滿了諷刺的意味。而這個帶尾的女嬰,被螞蟻咬爛以後拖入了蟻穴。隨後,小鎮馬貢多消失在一陣颶風中。

馬爾克斯在《百年孤獨》的結尾寫道:“就在奧雷良諾·布恩地亞譯完羊皮紙手稿的最後瞬間,馬貢多這個鏡子似的(或者蜃景似的)城鎮,將被颶風從地面一掃而光。將從人們的記憶中徹底抹掉,羊皮紙手稿所記載的一切將永遠不會重現,遭受百年孤獨的家族,注定不會在大地上第二次出現了。”作者對於落後和愚昧的態度是徹底否定的,於是安排了一場颶風隊舊事物來了一次徹底的清理。

《百年孤獨》的敘事結構不同一般馬爾克斯採用了連環、環環相套、循環往復的敘事結構來展現小鎮馬孔多的歷史。仿佛一個循環向上的氣流。這種環環相套的結構恰如其分地表現了小說的一個主題:人的孤獨、封閉以及由孤獨封閉而造成的落後、消亡。作者對“孤獨”這一具有民族特性的問題作了深刻的揭示。

馬爾克斯在談及作品中人物孤獨性時,他說過:“孤獨的反義詞是團結。”這是以這個家族的命運來反映整個拉丁美洲的命運,他希望於整個民族的團結。“布恩地亞家族都不懂愛情,不通人道,就是他們孤獨和受挫的秘密”他們的孤獨並不是擁有真理的靈魂而具有的高潔峭拔,因不能與人分享智慧的快樂而孤獨寂寞,而是由於與愚昧並存的感情的匱乏所造成的日常生活中的心與心的離異與隔膜,這樣的孤獨竟可以將一個昔日曾經繁華的小鎮最終消失。在此,馬爾克斯是告訴人們,孤獨的實質是一種毫無意義的生存哲學,它意味著一冷漠、消極的態度去對待生活,事實上,你以怎樣的態度去對待生活,生活同樣會以怎樣的態度來回報你,一個陷入孤獨的民族是沒有前途的,只能與貧窮、愚昧和落後為伍。

這是一部描寫家族的小說和中國的《紅樓夢》有些相似。但這是形似而神不似。《紅樓夢》的矛盾來自於家族內部是封建的等級制度毀了大觀園;而《百年孤獨》的矛盾來自外部科技、政治、戰爭、商業一次又一次地衝擊著馬貢多小鎮。開篇的吉普塞人帶來了科技令霍·阿·布恩蒂亞發現了“地球是圓的像橙子。”然後隨著政治的介入。本來馬貢多是個幸福的村莊“至今還沒死過人”是他們驕傲的宣言。然後隨著政治的介入鎮長的出現兩黨派的鬥爭都讓這個和平的小鎮漸漸變質:士兵為非作歹學生嚮往戰場。而壟斷資本主義的進入又讓小鎮得到了虛偽的繁華並且迅速地在這泡沫經濟中衰敗。

所謂魔幻現實主義,以荒誕的形式反映現實,不管馬貢多發生的一切有多離奇古怪和撲朔迷離,都是取材於馬爾克斯對拉美現實的觀察和感悟。

夢想與光榮的嚮往,對獨立與自由的憧憬,在馬爾克斯的《百年孤獨》中,現實中的追求和希望超越於形式的虛幻,找到了最終完美無缺的結合點。

或許會有人說它太過荒誕,或許會有人說他的內容太過偏激,但這偏偏是它的價值所在,它的荒誕造就了它濃厚的現實意義,它豐富的想像力使它成為文壇上不朽的經典

讀百年孤獨後的啟示
百年孤獨讀後感(5) | 返回目錄

當我決定要拿起這本書的時候,我就知道我一定會中途放下,想要放棄繼續閱讀。幸好,我還是堅持下來了。

《百年孤獨》寫的是布恩地亞一家七代人充滿神奇色彩的坎坷經歷。七代人,這實在是一個太複雜的過程,太多人的一生在這本書中終結,終吉他們孤獨的一生。

孤獨,人們都說詩人是孤獨的,他沉浸在自身的世界裡。孤獨與寂寞是不一樣的,孤獨的人有一顆充盈的心,他的世界充盈得不需要任何人陪伴,他的世界有他一個人已足夠豐富。而寂寞的人有的是一顆空虛的心,他急切渴望有人在身邊,他害怕一個人。紀伯倫說過:孤獨是精神活動的密友。布恩地亞家族的成員,各自生活在自己的孤獨的堡壘中,不需要別人的關注,構建起密不透風的圍牆,進行著自己的精神活動。

不過《百年孤獨》中的孤獨似乎正如前言中所說,是一種因為不能掌握自身的命運而產生的絕望、冷漠和疏遠感。在這個家族之間,我無法感受到親人之間心心相印的感情。每個人都習慣了活在自己的孤獨世界裡,用自己的方式隔離了外面的一切。沒有信任和了解,親密和溝通的世界注定是孤獨的。

奧雷良諾上校周而復始地製作他的小金魚,做了化掉,化了再做;阿瑪蘭塔為自己織裹屍布,日織夜拆;俏姑娘雷梅苔絲每天在浴室里整小時整小時地消磨時間……我覺得最奇怪的是雷蓓卡,一位吃泥土和牆上石灰的寡婦。一個吃泥土來排遣自己的孤獨的人,這是她尋找的擺脫命運的辦法嗎?

書中有很多無法正常想像的情節,就比如奧雷良諾上校一次又一次面對死亡,但是每一次他都還是活了下來,一種幸運讓生命繼續。還有他的十七個模樣、不同類型、膚色各異的兒子,但他們都取了奧雷良諾這個名字,並且都帶著落落寡合的孤獨神情,“他們儘管相貌各異,膚色不同,脾性、個子各有差異,但從他們的眼神中,一眼便可辨認出那種這一家族特有的,絕對不會弄錯的孤獨神情”。

作者的內心或許是希望人們能團結起來,用一種和諧、溫情的氣氛去感染自身,將孤獨的心釋放,不要再被自認為在自己世界就會安全的孤獨想法束縛。因為加西亞·馬爾克斯說過:“孤獨的反義詞是團結”。

最後,作者沒有為馬貢多和布恩地亞家族規劃一個令人欣慰的結局,相反卻讓他們在一陣狂暴的颶風中徹底從地球上,消失了。

背影是真的,人是假的,沒什麼執著,一百年前,你不是你,我不是我。

悲哀是真的,淚是假的,本來沒因果,一百年後,沒有你也沒有我。

就用這句《百年孤獨》中的話結局,這種孤獨真是悲哀的沉默,無言的冷漠。

但願我們不孤獨。

初一讀後感:《百年孤獨》讀後的感想
百年孤獨讀後感(6) | 返回目錄

初一讀後感:百年孤獨讀後的感想

前幾天讀完了馬爾克斯的《百年孤獨》,一直打算寫篇讀後感,苦於無從下筆。一方面是對作品本身有一知半解之感,一方面想的太凌亂以至於理不出頭緒。

一直深刻贊同王菲的《我也不想這樣》中的反正最後每個人都孤獨,在每段感情中,不管是暗戀還是相愛,到最後會發現不管是需求還是被需求,心靈永遠都要有自己的空間。所以仍然你是你,我是我,難免孤獨。你我都是一條直線,有人與我永遠很近但永遠不能相交;而相交後的兩條線必然愈行愈遠。

對我而言,單從讀《百年孤獨》的直觀感覺來說,是非常的微妙且有意思的。與以往容易入書入戲的我不同,百年孤獨里的悲歡離合、跌宕起伏、生離死別似乎和我之間隔了一層下雨中的玻璃牆。每當我似乎身臨其境的時候,總有一層新雨將玻璃重新淋得模糊。也許是因為作者總以戲謔的口吻描述類似神話的種種場景,也許是因為書中人物狂野的孤獨離世俗的自己太過遙遠。

整本書中,每個人都是一個孤獨的個體。從家族第一個霍賽阿卡迪奧,到最後一個具有家族明顯特徵的奧雷良諾。從高傲果敢轟轟烈烈的奧雷良諾上將到精力充沛平凡而偉大的烏蘇拉老媽媽,從純潔如天使的俏姑娘雷梅苔絲到喜歡熱鬧以至於娶了兩個老婆的雙胞胎之一。

這些人,從出生開始就是孤獨,逐漸的,有人在孤獨中失去自我,比如第一個霍賽阿卡迪奧、梅梅;有人在對抗孤獨中失去自我,比如雷貝卡;有人清醒的知道自己的孤獨,可卻無能為力,比如阿蘭瑪塔;有人孤獨一生卻不自知,比如烏蘇拉,比如俏姑娘雷梅苔絲;還有人在生命的最後幡然悔悟,可惜為時已晚,比如我的上將奧雷良諾。

一部繁雜龐大的百年家族史,一部脈絡清晰的地方興衰史。在時間的洪流中,個人在大背景的起伏中顯得那樣無力。羸弱嬌小的被奪去生命,孤獨執著著的留下悲傷的痕跡。無端去世的雷梅苔絲的蘿莉像被作為祖母的形象保存,到最後仍然在咬手指的雷貝卡執著的不肯死去。經歷奪走3000人生命騷亂的阿卡迪奧得不到任何人的相信。他們都是人群的異子,孤獨的極端。

對於我,則早已習慣了與孤獨為伴,未必開心,但也未必悲哀。 孤獨是一個陪伴人一生的夥伴是一個既定事實,與其否認,與其抗爭,與其無謂的逃避,不如接受它,擁擠的人群里讓它保護你回家,周六的上午讓它陪你吃早餐,整理陽光,周日的下午讓它陪你曬曬太陽,曬曬俱疲的身體與心靈。

如果你和我、和大多數人一樣,周期性的抑鬱,不妨看看這本書,讓書中孤獨人的魯莽激起你無畏抗爭的勇氣。也許,我們可以活得更牛逼哄哄,至少在別人眼中。奧雷良諾上將死去的時候,我心中一陣痛楚,就是這么想的。

我相信,這本書能給我的,遠遠不止於此。

國中生優秀讀後感:《百年孤獨》的讀後感800字
百年孤獨讀後感(7) | 返回目錄

國中生優秀讀後感:百年孤獨的讀後感800字

摘要:孤獨是困擾馬孔多百年以來的傷疤,沒有人留意這塊傷疤,但它卻經常破疤流血,傷害著布恩迪亞家族的人們,被傷害著的人們卻毫無自覺,無論是不滿於貧窮落後的生活、整天把自己關在實驗室里的何塞·阿卡迪奧·布恩迪亞、還是與侄子亂倫的阿瑪蘭塔、又或者是性格孤僻的奧雷良諾等等,百年孤獨讀後感。這本書把我引入了最不可思議的荒誕和最難以接受的現實生活之中與布恩迪亞家族的七代人共同生活百年,不僅讓我感受許多血淋淋的現實和荒誕不經的故事,也讓我看到不容於世俗、最令人震驚的情感。在閱讀時,常常能找著我所不能接受的內容、情節,但同時我也不得不嘆服馬爾克斯驚人的想像力,《百年孤獨》確是一部很具有內在意義的小說。正文:我讀完《百年孤獨》,掩卷冥思時,渾身湧起一股顫慄感,它並不是我所喜歡看的小說類型,故事中的情節讓人仿佛置身在一個發生了不可能事件的現實生活中,書中的每一個人物都讓人恐懼不已。先說說情節,在現實生活中不可能會有持續了四年多的雨,一個老年神父不可能只喝了一口可可茶就能浮在空中,死者更不會因為耐不住寂寞就重返人間但這一切都發生在了這個家族的身上。書中有一個很有象徵意味的情節,就是不眠症的情節,馬孔多鎮上的居民隨著何塞何塞·阿卡迪奧·布恩迪亞夫婦的養女雷貝卡的失眠而相繼患上不眠症。患了這種失眠症,最可怕的不是睡不著覺,而是失眠症必然演變成健忘症。開頭會忘掉童年時代的事兒,然後會忘記東西的名稱和用途,最後再也認不得別人,甚至意識不到自己的存在,失去了跟往日的一切聯繫。為了生活,馬孔多的居民不得不在物品上貼上標籤,如給牲畜、家禽和植物標上名字:“牛”、“山羊”、“豬”……看到這裡我不禁想了想,如果哪一天我們連標籤上的字的含義都忘記了,那又該怎么辦?這些標籤上的字的含義,都是我們歷經幾千年的學習與探索才發明出來的歷史,如果我們忘記了歷史,我們的存在也許就會變得毫無意義,讀後感《百年孤獨讀後感》。故事中布恩迪亞家族的讓我覺得壓抑,並不是因為家族氛圍有多么森嚴,而是這個家族人與人之間沒有感情溝通,缺乏信任和了解。家族七代人百年的坎坷歷程,這百年的蹉跎歲月中從無到有,再從有到無,終點回歸起點,社會的發展,家族的變遷,都在不斷重複圓周軌跡,到最後卻什麼也沒有留下。馬爾克斯用短短几十頁勾勒出一個家族的興衰,這與中國的《紅樓夢》迥然不同,我們要用多少章節才能鋪墊一幕黛玉葬花。這個家族中的人總是不斷重複著名字:阿卡迪奧、奧雷良諾、阿瑪蘭塔……就像他們不斷重複在他們身上的輪迴宿命。亂倫在任何一個時候都是一種禁忌,而小說中不止一次描寫了這種關係:因戀愛受挫的阿瑪蘭塔與自己的侄子戀愛、第三代阿卡迪奧瘋狂地愛戀母親以至差點鑄成大錯、第六代奧雷良諾不知不覺地愛上了姨母發生了關係生下了孩子……這都是因為孤獨所犯下的罪行。死亡、亂倫各種各樣的陰霾纏繞著他們,讓他們痛苦不堪地離開這個世界。孤獨,冷漠,已經是這個家族的人的共性,誠如小說中寫道:“布恩地亞家族每個人臉上都帶著一種一望可知的特有的孤獨神情,長大後,他們都試圖以各自的方式突破孤獨的怪圈,但激烈的行動總是歸於挫敗地沮喪,他們又以不同方式,一個個陷入更深沉的孤獨之中,對他們來說,孤獨仿佛一種神秘的命運難以抗拒。”正是這種孤獨才讓他們走上悲劇之路。〔百年孤獨讀後感〕隨文贈言:【這世上的一切都借希望而完成,農夫不會剝下一粒玉米,如果他不曾希望它長成種粒;單身漢不會娶妻,如果他不曾希望有孩子;商人也不會去工作,如果他不曾希望因此而有收益。】

讀《百年孤獨》有感
百年孤獨讀後感(8) | 返回目錄

第一次讀哥倫比亞作品.剛讀沒幾頁.

想必名著之所以能經受時間的考驗,定有它的閃光點.浮光掠影也罷,仔細研讀也罷.能有這許多的優秀作品可讀,總是幸福的感覺.

<<百年孤獨>>看的真的是艱難喔,如果是以前早扔一邊不讀了,但現在總想清楚它之所以能成為名著的閃光點.

初讀感覺是人物眾多,無主角與次角之分.帶點神秘與愚昧.現在也沒讀出作者想說什麼問題.我也太笨了喔

<<百年孤獨>>.加西來.馬爾克斯用18年時間創作了這部小說,由此也可以看出這本書的精細之處.

這本書讀起來總有種模糊的感覺.時時交雜著幻想,宗教,神話,傳說等等.人名的重複也讓讀起來有如雲山霧罩.

全文的格調是深沉的喑啞的基調.讓人深思生與死過程的繁瑣.

文中人物並無鮮明的主次之分.因為每個人都是這部歷史特定時刻的主角.

僅以我看後的感觀,烏蘇拉.伊瓜朗是這百年歷史長河的見證人.她與她的後代共七代人的歷史是由她恐怖的生有小豬尾巴的家族史開始,到最後生出小豬尾巴的最後一位奧雷良諾被螞蟻侵食.

她是位性格堅強的女性.無論在家族原始時期辛苦勞作,到家族興盛之時的高山遠矚及至家族頹廢之時仍在苦苦掙扎. 她的生命是頑強漫長的.

她身上的母性光輝也是那么的奪目.

她孕育了奧雷良諾.布恩地亞上校.在他不屈不擾的武裝起義之時,始終作他堅強後盾.

在上校對戰爭最狂熱之時的瘋狂舉動,又時時的想勸導他麻木敏感的神經,並為他感到痛苦.

在上校對戰爭厭倦時,亮出了她母親的胸懷關心他,讓他四處遊走的心回歸了家.

如果說男人在攪動歷史,那么他們身後的女人是柔韌的聯繫歷史.

烏蘇拉的簡單勤勞和菲南達的理想化貴族化持家都是在家這方寸之地.然而她們不但使家族的生命力得以繁衍,而且也是家族歷史的主心骨.

這本書看下來真不輕鬆!

百年孤獨讀後感1500字
百年孤獨讀後感(9) | 返回目錄

《百年孤獨》這本書是我看得最困難也是最久的一本書,每一代人都用同樣的名字命名,這常常讓我頭痛不已,但我不得不承認,這是我所看過的最吸引人的一本書,這本書是一本人類心靈孤獨的苦難史。

小說離奇的情節令人嘆為觀止。在小鎮馬貢多,布恩地亞家族上演著百年的興衰史。這個家族由衰轉盛,又由盛轉衰,一百年的歷程,轉來轉去,又回到原來的樣子,一切都逃不出一個詛咒。霍·阿·布恩地亞與表妹烏蘇拉近-親結婚,阿蘇拉擔心會像姨媽和姨父近-親結婚那樣生出長豬尾巴的孩子而拒絕與霍·阿·布恩地亞同房。布恩地亞於鄰居發生口角的時候,布恩地亞因為鄰居嘲笑他被烏蘇拉拒絕同房而殺了鄰居。結果死者的鬼魂攪得布恩地亞一家日夜不寧,布恩地亞家族被- 迫遷移到小鎮馬貢多。起初布恩地亞家族人丁興旺,但是隨著內戰的爆發和外敵的入侵,布恩地亞氏的命運急轉直下,一代不如一代,甚至奧雷良諾·布恩地亞上校領導的32次土著居民起義都以失敗而告終。到了第六代奧雷良諾·布恩地亞的時候,因為與姑媽烏蘇拉通婚,結果生下一個帶尾巴的女嬰,正好應驗了一百年前吉普賽人用梵語在羊皮紙上寫下的密碼,而這個密碼的破譯者就是第六代奧雷良諾·布恩地亞上校自己。這個無疑充滿了諷刺的意味。而這個帶尾的女嬰,被螞蟻咬爛以後拖入了蟻穴。隨後,小鎮馬貢多消失在一陣颶風中。

馬爾克斯在《百年孤獨》的結尾寫道:“就在奧雷良諾·布恩地亞譯完羊皮紙手稿的最後瞬間,馬貢多這個鏡子似的(或者蜃景似的)城鎮,將被颶風從地面一掃而光。將從人們的記憶中徹底抹掉,羊皮紙手稿所記載的一切將永遠不會重現,遭受百年孤獨的家族,注定不會在大地上第二次出現了。”作者對於落後和愚昧的態度是徹底否定的,於是安排了一場颶風隊舊事物來了一次徹底的清理。

《百年孤獨》的敘事結構不同一般馬爾克斯採用了連環、環環相套、循環往復的敘事結構來展現小鎮馬孔多的歷史。仿佛一個循環向上的氣流。這種環環相套的結構恰如其分地表現了小說的一個主題:人的孤獨、封閉以及由孤獨封閉而造成的落後、消亡。作者對“孤獨”這一具有民族特性的問題作了深刻的揭示。

馬爾克斯在談及作品中人物孤獨性時,他說過:“孤獨的反義詞是團結。”這是以這個家族的命運來反映整個拉丁美洲的命運,他希望於整個民族的團結。“布恩地亞家族都不懂愛情,不通人道,就是他們孤獨和受挫的秘密”他們的孤獨並不是擁有真理的靈魂而具有的高潔峭拔,

因不能與人分享智慧的快樂而孤獨寂寞,而是由於與愚昧並存的感情的匱乏所造成的日常生活中的心與心的離異與隔膜,這樣的孤獨竟可以將一個昔日曾經繁華的小鎮最終消失。在此,馬爾克斯是告訴人們,孤獨的實質是一種毫無意義的生存哲學,它意味著一冷漠、消極的態度去對待生活,事實上,你以怎樣的態度去對待生活,生活同樣會以怎樣的態度來回報你,一個陷入孤獨的民族是沒有前途的,只能與貧窮、愚昧和落後為伍。

這是一部描寫家族的小說和中國的《紅樓夢》有些相似。但這是形似而神不似。《紅樓夢》的矛盾來自於家族內部是封建的等級制度毀了大觀園;而《百年孤獨》的矛盾來自外部科技、政治、戰爭、商業一次又一次地衝擊著馬貢多小鎮。開篇的吉普塞人帶來了科技令霍·阿·布恩蒂亞發現了“地球是圓的像橙子。”然後隨著政治的介入。本來馬貢多是個幸福的村莊“至今還沒死過人”是他們驕傲的宣言。然後隨著政治的介入鎮長的出現兩黨派的鬥爭都讓這個和平的小鎮漸漸變質:士兵為非作歹學生嚮往戰場。而壟斷資本主義的進入又讓小鎮得到了虛偽的繁華並且迅速地在這泡沫經濟中衰敗。

所謂魔幻現實主義,以荒誕的形式反映現實,不管馬貢多發生的一切有多離奇古怪和撲朔迷離,都是取材於馬爾克斯對拉美現實的觀察和感悟。

夢想與光榮的嚮往,對獨立與自由的憧憬,在馬爾克斯的《百年孤獨》中,現實中的追求和希望超越於形式的虛幻,找到了最終完美無缺的結合點。

或許會有人說它太過荒誕,或許會有人說他的內容太過偏激,但這偏偏是它的價值所在,它的荒誕造就了它濃厚的現實意義,它豐富的想像力使它成為文壇上不朽的經典。

高三暑假讀後感作文:讀《百年孤獨》後感
百年孤獨讀後感(10) | 返回目錄

高三暑假讀後感作文:讀《百年孤獨》後感

《百年孤獨》,真是一本好書,當我決心要寫這本書時,我竟不知道我的文字夠不夠分量去評價它。自己不是一名專業的文學評論者,不過作為一名學生,一位讀者,我覺得,這本書寫的真不錯。借鑑一位網友的話,讀外國名著,翻譯者很關鍵,而我好像是恰恰讀了一本不錯的譯版,整本書從頭至尾,就像是作者的經歷過的生活,雖然是第三人稱寫的,但還是有一種真實而奇特的感覺。

說實話,第一次讀這本書時,翻開第一頁,看到第一段文字,腦子裡頓時一片發麻,雖然開始是一段優美的環境描寫,但看著密密麻麻的文字,還有繞來繞去的語言,感覺這本書一定很難讀。後來我發現,書真的不好讀,可是我居然停不下來,一口氣讀完了全書。讀完全本,合上書,再看看書的封頁,“百年孤獨”四個大字,頓時有一種難以表達的惆悵與失落感涌遍全身,這可能就是整本書的偉大之處吧,讓人從書中感受到現實。

偶爾在另一本書中看到了作者的簡介,我感到大為震驚,原來作者和中國還有一段崎嶇歷史。在1990年,作者加夫列爾·加西亞·馬爾克斯曾到訪過中國,然而看到了當時中國隨處可見的盜版作品,憤怒至極,並表示他死後150年內不授權中國出版他的作品。,馬爾克斯再次到訪中國進行兩個月的考察,並在2017,中國才終於獲得《百年孤獨》的出版授權。看來《百年孤獨》在中國並不是一帆風順,不過這些絲毫不能影響一本著作的質量,相反,這段崎嶇的歷史更給了《百年孤獨》這本神秘著作,更加豐富的神秘色彩。

《百年孤獨》,全書講述了布恩迪亞家族的興衰歷史,從定居馬孔多,到全鎮消失在大風中;從第一代人的探索與衰敗,到後來六代人的奮進與頹廢;從一個與世隔絕的小村落,到後來變成一個複雜奇特的“人群聚集地”,整個家族與村落的發展,細膩的與整個世界的變化結合到一起,既是對孤獨的詮釋與理解,又是對當時世界的映照與感觸。全書充分發揮了魔幻現實主義的獨特魅力,既像是對一個家族的真實描寫,又如同一個神話故事,書中語言巧妙,神奇而不可思議的故事幾乎每一章節都有,但在傳奇中不失真實感,細膩的人物刻畫和環境描寫,讓情節有條不紊的發展下去,在看似普通的家族發展過程中,讓讀者感受到一點點侵來的孤獨之感。直到讀完全書的最後一刻,一種強大而又莫名的感覺出現,於是自己終於明白了,這就是孤獨,這就是百年孤獨的靈魂所在。

不過說實在的,讀這本書真的需要強大的想像力和耐心,因為作為一本大書,語言說不上優美,結構說不上巧妙,而唯一卻又最能吸引人的,就是故事看似平常卻有極大吸引力的情節,一個家族的一個個小故事,一章一章,好像平平淡淡,但就是這種平淡讓讀者能真正進入到書中,直到讀完,才發現原來家族變化了這么多啊。可又是這種看似平淡的描寫,要求讀者有足夠的耐心,又因為這是一本外國名著,對於中國讀者來說,最頭疼的就是相似甚至重複的人名了,再加上複雜的人物關係,沒有強大的想像力與耐心,真的很難把全書讀完。可這又正是一本著作的偉大之處,只有讀完了全書,書中的靈魂才會一下子貫穿讀者全身,讓讀者感受到書中濃烈的精神。

值得慶幸的是,我確實把書讀完了,我確實沒有半途而廢,所以我能看到了如此震撼的故事,如此偉大的著作。今天我又再一次拿起這本書,又再次認真的看了看極富震撼力的文字——《百年孤獨》!

查看更多:
百年孤獨1000字的讀後感
百年孤獨讀後感2000字
百年孤獨1500字讀後感
900字高一暑假讀後感:《百年孤獨》讀後感
高三讀後感:百年孤獨讀後感
國外名著《百年孤獨》讀後感
百年孤獨讀後感600字
百年孤獨讀後感800字
初二年級讀後感:讀《百年孤獨》有感
初一年級讀後感:《百年孤獨》讀後感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