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字手抄報資料:六書的“會意”與“形聲”

三【會意】

會意字“前”

六書之一。也叫“象意”。組合兩個以上的字表示一個新的意義。《說文解字•敘》:“會意者,此類合誼(同“義”),以見指撝(同“揮”),武信是也。“會意字中較普遍的是用不同的字組成的“異文會意”。如《說文•林部》:“戍,守邊也,從人持戈。”《手部》:“摯,握持也,從手執。”還有相當一部分會意字是“疊文會意”。如《說文•林部》:“林,平土有叢木曰林,從二木。”《車部》:“轟轟,群車聲也。從三車。”

會意字的結構有助於認識一些漢字的本義。如《說文•斗部》:“料,量也,從米在斗中。“段玉裁註:“米在斗中,非盈斗也。視其淺深而可料其多少,此會意。”

四【形聲】

六書之一。也叫“象聲”、“諧聲”。由形符和聲符兩部分組合成的字,其中形符表義,聲符表音。《說文解字•敘》:“形聲者,以事為名,取譬相成,江河是也。”形聲字是漢字中最能產的合成字。因此,形聲字在漢字中數量最多,占百分之八十以上。

形聲字的組合方式很靈活,如:

形聲字“責”

•左形右聲:江、河

•左聲右形:錦、刊

•上形下聲:草、房

•上聲下形:想、袈

•外形內聲:街、衷

•外聲內形:聞、衡

有的聲符或形符只占字的一個角落,如“勝”,形符是“力”,聲符是“朕”。“寶”,聲符是“缶”,形符是“宀”、“玉”、“貝”組成的會意字(西周金文中才開始在這個會意字中加上聲符“缶”)。

形聲字可能是比較晚起的造字方式。早期甲骨文中形聲字還比較少;後期甲骨文中,形聲字約占百分之二十。由於這種方式靈活,適應性強,在漢字發展中,它得到了最廣泛的運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