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村里戲台寫對聯的往事

去年春節前,老家村子的戲台建好了。這是村里民眾盼望已久,經大家共同出力才建起來的。雖然沒有城裡舞台的標準、氣派,但也是工程師設計,鋼筋水泥倒制,牆體貼瑪賽克,戲台頂是鋼架結構,還配有玻璃鞦韆窗,似模似樣,很有點現代氣息。這是家鄉民眾在逐步富裕後,在建好鄉村水泥路,建設了水泥燈光籃球場後,又建了戲台,這是在追求精神文明,建設文化鄉村的一個體現吧!

戲台建好了,兩邊柱子是要寫個對聯的。我弟和村長為籌建戲台花了不少心思。他倆對我說:“你墨水多點,又會書法,由你來寫個對聯吧!”我當然樂意接受。但寫什麼呢?這確是值得推敲的問題。戲台聯不同於春聯,它不是每年都換的,一經寫好,多年不變,甚至是永久性的。況且這戲台不光用來演戲,還可以用來開展其他活動,是綜合性的室內場所,可以稱為村中的文化活動中心了。這樣,這對聯就更要體現文化內涵了。如寫農村改革開放後的面貌變化,當然可以,但不容易寫好;如從戲台功能方面考慮,“舞台小天地,天地大舞台”也有一定的意境,但又感單調些。我村是朱姓子民,如寫朱子治家格言類也未嘗不可,但那些格言警句可否古為今用呢,我也把握不準。真是搜尋枯腸都未想到滿意的聯句。於是,我又翻家裡的藏書,找來《品聯擷趣》,忽然看到清代小說家吳敬梓寫的一副對聯:“讀好書,耕好田,學好便好;創業難,守業難,知難不難”。這是勸人勸業、格言箴語的勸世聯,很有哲理,我正是想寫這樣的對聯,可以直接拿來用。但又想,這聯畢竟時代久遠,缺乏現代氣息,我何不在此基礎上改寫,賦予新的內涵呢?現在的村里民眾放開手腳,大力發展種果種菜,哪樣作物效益好就種那樣。還有不少村民已經不局限於一畝幾分地了,早已洗腳上田,務工經商,從事各行業的都有了,致富了。但同時也看到農村中一些人致富後,染上惡習,參與賭博,把原先創下的家業敗個精光。針對這種狀況,我想這對聯可以寫成“耕田好,經商好,效果好便好;創業難,守業難,知道難不難”。這樣寫是否合適,我也把握不準。便向我市著名作家、對古詩詞很有研究的我讀中學時的老師吳漢林請教,還徵求村中一些人的意見。他們都說寫得好,既有農村特色,符合現實,通俗易懂,又含有哲理,不失為教育民眾、警醒後人的好聯。

寫什麼問題解決了,這回是怎樣寫字了。我自知憑自己這點書法功底,要寫好這對聯不容易。但我想,農村戲台對聯,不同於一般的書法展覽,主要是寫得大方工整,大眾化,一般民眾都能讀得懂,雅俗共賞就行了。我拿來舊報紙,反覆練習,大膽落筆,力求把字寫得飽滿有力些。由於對聯中重複使用的字較多,如果每個相同的字都是一個模樣,那就顯得呆板,也犯了書法大忌。這樣,我就將這些重複使用的字,有的寫繁體有的寫簡體,大小結構也有一定的變化,才顯得活些。俗語說,人怕笑,字怕吊。我把寫好的字掛起來看,有的真是“站立不穩”了,於是又重寫,直到滿意為止。把寫好的字送到廣告公司加工壓鑄,還用紅字,鑲上戲台兩邊,效果還不錯,為戲台增色不少。

戲台建好了,很多人包括鄰村的一些民眾也騎著機車過來看。大家都很注意看對聯,一些國小生也在指指點點,問這個“  ”是不是那個“難”。也有人挑剔說,你們看啊,上聯用了四個“好”字,下聯用了四個“難”字,聯起來就是“耕田好難好難”。這是他的一種理解,歷來都沒人說“耕田好易”的,現在黨中央還在加大力度解決“三農”問題呢!但我這裡立意不是寫耕田難與不難,是講在農村中,你認為乾哪樣能致富,哪樣效益好你就去乾那樣,以“效果好便好”為標準,這是早已被人們認準了的道理。一些外地戲班來此演出,也都在議論戲台對聯,有的還問是誰寫的,意境挺好。去年,茂南區機關一名幹部下鄉到此,認為對聯寫得好,還在《茂名日報》發表評論文章,推介這對聯。我想,一副戲台對聯,能引起人們的議論,特別是能引起村中青少年的議論,並記住了,這樣,引導民眾警醒後人的目的就達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