釋道安簡介

釋道安

中文名稱: 釋道安

性別: 男

所屬年代: 晉代

生 卒 年: 312或314—385

相關事件: 爭奪和尚的戰爭

相關人物: 習鑿齒 朱序 謝安

生平簡介

弘揚佛教的大法師—釋道安(公元312或314—385年),姓衛,晉常山扶柳(今河北冀縣)人。家世英儒。自幼喪父母,由外兄孔氏撫養。

オゴ詠哀帝興寧三年(公元365年,即他約53歲時)至建元十五年(公元379年),釋道安在襄陽15年,是他弘揚佛教的輝煌時期。

オサ臘材舷攏選定襄陽作為他弘揚佛教的基地,原因大概有二:一是襄陽位置適中,地理條件優越,交通方便,東漢末年以來既是軍事重鎮、學術中心,又是荊州地區佛教傳播最早的地方。這便於他在此吸收佛教各派教義,創立自己的學派,以弘揚佛教。二是他與襄陽的宗族富盛、世為鄉豪、博學洽聞、以文筆著稱的習鑿齒友善。他是應習鑿齒的邀請來到襄陽的。到襄陽後,習鑿齒前去拜他。稱言:“四海習鑿齒”,道安曰:“彌天釋道安”。世稱名對。習鑿齒曾致書謝安,稱道安為“非常道士”。道安在襄陽初住白馬寺,因徒眾數百,白馬寺地方狹小,乃建檀溪寺,“建塔五層,起房四百”。道安在襄陽15年中雖有短暫時間住在江陵,但在江陵無重大活動。他講經傳道主要在襄陽。歸納起來,他在襄陽的活動主要有五項:

オソ彩凇棟閎艟》。

オァ陡呱傳》卷五《道安傳》載:“安在樊沔十五載,每歲常再講《放光般若》,未嘗廢闕。”這記載說明,他在襄陽重要是講《般若經》,致力於《般若經》的研究。他宣傳的般若學是對《般若經》的根本原理——“空”的含義的闡發。當時我國的佛教學者基本上是用魏晉玄學的觀點去理解、注釋和說明般若學的。道安也是用“玄”解“佛”,用玄學唯心主義哲學家王弼、何宴的“貴無說”去宣傳般若學,他也主張“無在元化之前,空為眾形之始,故謂本無”。這個“無”、“空”就是事物的本體,宇宙最後的本源。他正是把般若學思想解釋為玄學家的“以無為本”的思想,又吸收禪學的精髓,並把兩者結合在一起,從而創立了新的佛教學派——“本無宗”。

オプ寫《安錄》。

オサ臘倉前,“偉經之人,名字弗說”,時間久了,就很難知道哪部經是何人何時何地譯出來的,這不利於譯經史的了解和研究。道安創撰《綜理眾經目錄》,為以後研究中國佛教的譯經史著,提供了第一部可信、可據的譯經史料書,即所謂《安錄》,起自東漢靈帝光和年間(公元178—184年),止於東晉孝武帝寧康二年(公元374年),“近二百載”的譯經記錄。開創了譯經史著目錄的先例,為後代撰寫《經錄》提供了範例。

オプ⑹途文。

オサ臘倉前,對佛經的翻譯、注釋錯誤甚多,不利於佛教的傳播。道安在經過“窮覽經典,鉤深致遠”後,對佛經進行注釋,“析疑甄解”,“序致淵富,妙盡深旨”,使佛經“條貫既序”,講經者依之講經“文理會通,經義克明”。這既有利於佛教的廣泛傳播,又為以後佛經的注釋作出了範例,為深入研究佛經創造了條件。有人認為注經之作,“自安始”。

オネ騁簧人姓氏。

《高僧傳》卷五《道安傳》載:“初,魏晉沙門,依師為姓,故姓各不一。”就是說,起初,其師來自天竺者,師姓“竺”,弟子亦姓“竺”,道安初從師竺法汰,故名“竺道安”。其師來自月支者,師姓“支”,弟子亦姓“支”;其師來自安息者,師姓“安”,弟子亦姓“安”。“姓各不一”。道安以為大師之本,莫尊釋迦,乃以“釋”命氏。於是將“竺道安”改為“釋道安”。此後,出家僧尼便一律姓“釋”。至今中國漢族僧尼中,仍未變。

オト妨⒔涔妗*

オサ臘蒼諳逖簦有僧眾數百,他認為必須制定戒律,加以節度。他制訂的三條戒律:“一曰行香定座,上經上講之法;二曰常曰六時行道,飲食唱時法;三曰布薩、差使、悔過等法。”作為“僧尼軌範”、“佛法憲章”,在當時產生很大影響,“天下寺舍,遂則而從之”。

オサ臘蒼諳逖簦西至涼州,北至長安,東達建康,各地僧侶都與之保持廣泛的聯繫。而襄陽也儼然成了佛教傳播的中心。

オフ由於道安在襄陽從事佛經的宣傳和教育取得了豐碩成果,從而使他的聲譽更加顯赫。不僅“四方學士,競往師之”,襄陽地方“大富長者,並加贊助”,而且,外地豪族、官僚,乃至東晉和前秦皇帝都表示支助和敬仰。東晉皇帝一方面“遣使通問”,一方面發布詔書,表彰道安弘揚佛教之功,並給道安享有同“王公”一樣的“俸給”,這在中國佛教史上是罕見的。前秦軍攻占襄陽俘獲道安、習鑿齒後,苻堅高興地說:“朕以十萬之師取襄陽,唯得一人半。”僕射權翼問:“誰耶?”堅說:“(道)安公一人,習鑿齒半人也。”

オゴ詠ㄔ十五年(公元379年)至建元二十一年(公元385年)釋道安一直住在長安五重寺講經譯註,“僧眾數千,大弘法化”。他先後主持譯經10部180卷,100多萬字。還注釋佛典和注經作序,僅作序就有60多種。道安圓寂後,孫綽在《名德沙門論》一文中,對其頌揚備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