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秀簡介

神秀

中文名稱: 神秀

性別: 男

朝代: 唐

生 卒 年: 606~706

國別: 中國

出處: 中國歷代名僧

生平檔案

開創禪宗北漸派的神秀

神秀,俗姓李,陳留尉氏(今河南尉氏縣)人。少年時為儒生,遊學江南,博覽經史,兼通老、莊。後服膺佛教,於唐高祖武德八年(625年)在洛陽天宮寺受具足戒。從此鑽研三乘經論,四分律儀,多有心得。至50歲時,聽說蘄州黃梅縣雙峰山弘忍禪師是禪門宗師,大啟法門,乃翻山越嶺,不遠千里前往禮謁。相見接談之後,頃心推尊,嘆為“此真吾師也”,便投於弘忍門下,從事打柴汲水等勞役以求法。服勤6年,夜以繼日,深為弘忍所器重,擢為上首弟子。

龍朔元年(661年),弘忍選擇法嗣,命徒眾各作偈語以見禪學悟解深淺。徒眾一致推讓神秀,以為眾人見解無出其右。神秀當仁不讓,作偈曰:

身是菩提樹,心如明鏡台。

時時勤拂拭,莫使惹塵埃。

弘忍看見此偈,讚揚說:“依此修行,一定大有利益。”卻不說神秀已盡得自己的法要。後來碓房行者慧能另作一偈,弘忍認為那才是對禪的最透徹的領會,終於把衣法付給慧能,讓他回到嶺南,待機弘闡禪法。

神秀得不到衣法,受到很大的打擊,但他出身高貴,在同學中有崇高的威信,追隨者很多。他們團結起來,不服弘忍的決定,派人追趕慧能。雖然沒有趕上,但也迫使慧能隱姓埋名,躲藏了十幾年不敢出頭露面。神秀留在弘忍門下,依舊為僧中上座,闡揚和發揮他的漸修漸悟學說。弘忍於上元年間(674-675年)去世後,神秀來到江陵當陽山(今湖北當陽縣東南)玉泉寺,在寺東七里平坦處倚山自構蘭若,大開禪法。20餘年中,全國各地前來參學者數以千百計。

神秀在競爭弘忍法嗣的鬥爭中輸給了慧能,但他的禪學思想實際上仍是弘忍禪學思想中一個重要方面的繼承和發展。原來,弘忍的禪學思想已經含有頓與漸、教外別傳與藉教悟宗兩個方面的因素。慧能將其頓悟和教外別傳的因素加以深化和發展,神秀則走著漸悟和藉教悟宗的老路,“特奉《楞伽》,遞為心要”,繼續弘揚以心為宗的禪法。故楞伽宗仍把神秀看作弘忍的嫡傳。在楞伽宗的承傳系統中,於達摩之前增列《楞伽經》譯者求那跋陀羅為初祖,達摩、慧可、僧璨、道信、弘忍分別為第二、三、四、五、六祖,而以神秀為第七祖。不過神秀並不單重《楞伽經》,也很重視其他經典。相傳他作有《大乘五方便》一書(又稱《北宗五方便門》或《大乘無生方便門》),其五方便門即是:一、總彰佛體門,亦稱離念門,依《起信論》說心體離念;二、開智慧門,亦稱不動門,依《法華經》說開示悟入佛之知見;三、顯不思議解脫門,依《維摩經》說無思無想為解脫;四、明諸法正性門,依《思益經》說心不起離自性為正性;五、見不異門,依《華嚴經》說見諸法無異,自然無礙解脫。可見神秀的禪學理論更豐富了,修禪途徑也更擴大了。

神秀的禪法大行於北方,除了禪僧以外,許多士大夫也投到他門下,向他學習禪要。例如玄宗朝官至宰相張說就是神秀的一位在俗弟子,對他極為恭敬。經過這些僧俗弟子的宣傳揄揚,神秀的大名傳到了皇宮中。武則天聽到他的盛名,於久視元年(700年)遣使迎請。第二年(大足元年,701年)神秀以90多歲的高齡來到了神都洛陽,受到極隆重的禮遇,趺坐覲君,肩輿上殿,武則天親加跪禮,時時問道;京城中王公士庶競至禮謁,望塵拜伏,日有萬計。武則天還特地下詔,在神秀長期傳教的湖北當陽山建立度門寺一所,又在神秀故鄉尉氏舊宅建立報恩寺一所,藉以表示對他的深切敬意。唐中宗即位後,對神秀更加敬重。神秀在洛陽居留凡6年,受到的禮遇與日俱增,先後享有兩京法主、三帝國師的殊榮。

中宗神龍二年(706年),神秀在他當年受具足戒的洛陽天宮寺逝世,享年101歲。朝廷以極高的規格為他治喪,中宗親派使者吊哀,侯王紛紛賻贈。出殯之日,皇帝御駕送至午橋,王公百官一直送到伊水,儀仗則陳設至山龕,太常卿鼓吹導引,城門郎護監喪葬,的確是極盡哀榮,無可倫比了。朝廷還於神秀死後不幾日便冊謚他為大通禪師,贈謚之迅速,在佛教史上也是難可比擬的。

神秀的嗣法弟子有19人,其中嵩山普寂、西京義福兩人最為著名。神秀死後,普寂、義福繼續領眾,受到朝廷的大力支持,使神秀宗風盛極一時,有“兩京之間皆宗神秀”之概。但後來慧能門徒神會北上爭得禪門正統地位,加以貴族化的北頓派不敵平民化的南頓派的簡便合時,神秀的門庭遂日見寂寞,幾代之後,法脈就斷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