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因里希·希姆萊簡介

海因里希·希姆萊簡介

海因里希·希姆萊(heinrich himmler,1900—1945),法西斯戰犯,歷任納粹黨衛隊隊長、黨衛隊帝國長官、納粹德國秘密警察(音譯為蓋世太保)首腦、警察總監、內政部長等要職,先後兼任德國預備集團軍司令、上萊茵集團軍群司令和維斯杜拉集團軍群司令。

希姆萊於1900年10月1日出生在德國慕尼黑,是天主教會學校校長的兒子。早年在蘭茨胡特中學學習,第—次世界大戰結束之時在第11巴伐利亞步兵團服役。1923年11月,作為緊跟恩斯特·羅姆的旗手參加慕尼黑啤酒店暴動。在希姆萊的組織領導下,黨衛隊由當時的僅200人的弱小機構發展為控制著整個納粹帝國的龐大組織。黨下隊擁有貌似莊嚴的黑色制服以及由令人恐怖的骷髏和神秘莫測的ss組成的標誌。

自1930年當選為國會議員之後.希姆萊集中精力擴張黨衛隊的勢力並使黨衛隊獨立於羅姆的衝鋒隊之外。1931年,希姆萊建立由海德里希領導的黨衛隊保全處作為納粹黨的情治單位。到1933年,黨衛隊發展到5.2萬人。希姆萊和海德里希鞏固了納粹黨在巴伐利亞的權力地位。1933年,希姆萊先後出任幕尼黑警察局長、巴伐利亞政治警察總監和德國政治警察部隊(普魯士除外)司令。1934年4月,希姆萊成為普魯士警家總監和蓋世太保首腦。1934年6月30日,希姆萊奉希特勒之命組織指揮黨衛隊摧毀以羅姆為首的衝鋒隊,此舉成為希姆萊及其黨衛隊發跡史的重要里程碑。從此.黨衛隊成為負責“保衛……國家社會主義思想的化身(即希特勒)”和將納粹政權的種族主義轉化為有力的行動準則的“獨立機構”。

1936年6月,希姆萊升任德國警察總監、蓋世太保首腦和黨衛隊帝國長官,具體組織實施法西斯恐怖統治。早在1933年,希姆萊就親自領導建立起第一座樣板集中營-達豪集中營。戰爭時期建立的最主要的集中營有:波希米亞的特萊西恩施塔特集中營,波蘭的馬伊達內克集中營、奧斯威辛集中營和施圖特霍夫集中營,阿爾薩斯的納茨魏勒一施特魯特霍夫集中營,波羅的海諸國的考納斯集中營和里加集中營,德國本土的諾因加默集中營、格羅斯羅森集中營、貝爾根-貝爾森集中營和多拉集中營。希姆萊認為,集中營的作用就是製造恐怖氣氛,使納粹的秩序得到維護和遵守。

1939年德波戰爭之前,希姆萊為製造戰爭藉口而擬定“希姆萊計畫”:穿著波軍制服的黨衛隊隊員及部分集中營死囚“襲擊並占領”靠近波蘭邊境的德國格萊維茨廣播電台,用波蘭語發表挑釁性演說,造成波蘭進攻德國的假象。緊接著該計畫實施的是希特勒9月1日10點向德國國會和人民發表演說:“無數波蘭人侵入德國境內,其中有波蘭正規軍攻擊了格萊威茨廣播電台。”此時,德軍早已奉命進攻波蘭,挑起侵略戰爭。德波戰爭期間,希姆萊組建了5支擔負“特別任務”的黨衛隊保全處別動隊。別動隊緊隨在德軍後面,負責圍剿和處決波蘭的知識分子以及其他被認為可能起來反對德國統治的人,其中多為猶太人。

自從成為黨衛隊帝國長官開始,希姆萊就鼓吹保護具有所謂“高級價值”的人們的種族甄別條例和特別婚姻法。希姆萊甚至設立專門機構,讓經過挑選的德聞姑娘與黨衛隊人員生養子女,以此製造所謂“超人”種族。

1939年11月8日晚,希特勒在慕尼黑的貝格勃勞凱勒啤酒店發表啤酒店暴動紀念演說,遭遇定時炸彈的襲擊。此後,戈培爾操縱的納粹宣傳工具宣稱謀殺元首的勾當乃是“英國特工所為”,希姆萊則從荷蘭境內綁架2名英國特工作為所謂人證,而真正的作案者艾爾塞則被關進集中營並在戰爭結束前夕被處死。

1941年6月,德國入侵蘇聯。希姆萊的別動隊跟在德軍後面,開始系統地消滅蘇聯的猶太人。黨衛隊對“布爾什維克政委”的殘殺尤其令人髮指。在設定猶太人保留地的計畫業已失敗、馬達加斯加流放計畫遭到擱置、將歐洲猶太人放逐到蘇聯內地的計畫亦因德軍未能速勝而破產的情況下,1941年底,希特勒作出對歐洲“猶太人問題”實施“最後解決”(即滅絕猶太人)的決定。1942年l月,納粹黨舉行萬湖會議,研究“猶太人問題”的“最後解決”。希姆萊是實施“最後解決”計畫的組織指揮者。為了滅絕猶太人,希姆萊在1942年指揮建立了許多滅絕營,主要有:貝爾根-貝爾森滅絕營,索比鮑爾滅絕營,奧斯威辛滅絕營,特萊布林卡滅絕營,馬伊達內克滅絕營,切爾諾滅絕營和貝烏澤茨滅絕營。1943年10月4日,希姆萊在波茲南向黨衛隊高級領導人發表演說,大肆鼓吹“最後解決”歐洲猶太人,宣稱“這是我們的歷史上空前絕後的光榮一頁”。一般認為,在“最後解決”中慘遭殺害的僅猶太人就有約500萬。

1942年5月29日,德國保全總局局長兼波希米亞與摩拉維亞執政官賴因哈德·海德里希在乘坐梅塞德斯轎車由鄉村別墅駛往布拉格古堡途中,遭到經特種作戰執行局訓練而由英國皇家空軍空投的捷克斯洛伐克抵抗運動人員的襲擊,後在醫院因傷勢過重而命歸黃泉。希姆萊惱羞成怒,命令對此組織實施一系列報復行動,其中最為著名的是利迪斯慘案。利迪斯是捷克斯洛伐克的波希米亞境內靠近克拉德諾市的村莊。1942年6月9日,大批德國保全警察突然對利迪斯實施包圍,禁止人們離開村莊。6月10日,該村年滿16歲的男人全部被槍殺,兒童被押送至格內森瑙集中營,婦女被囚禁於拉文斯布呂克集中營,利迪斯經焚燒和爆炸而被夷為平地。

希特勒不僅通過黨衛隊直接管理集中營和滅絕營,而且組建武裝黨衛隊(即黨衛軍)以防範國防軍、加強法西斯武裝力量。1943年8月20日,希姆萊取代威廉·弗里克而出任德國內政部部長,權傾一時,進一步強化警察統治機器。1944年7月20日謀殺希特勒事件發生之後,德國國防軍被迫接受希姆萊為預備集團軍司令。儘管缺乏軍事指揮經驗,希姆萊稍後又成為西線的上萊茵集團軍群司令。到1944年末,希姆萊的黨衛隊和警察系統發展到12個主要行政機構。

1945年1月至3月,希姆萊出任德國維斯杜拉集團軍群司令,率部與蘇軍作戰,進行垂死掙扎。

在第三帝國瀕臨崩潰之際,希姆萊感到末日來臨,開始尋求退路。1945年4月,希姆萊在波羅的海沿岸的盧伯克瑞典領事館與瑞典紅十字會會長福爾克·貝納多特伯爵會晤,表示同意西線德軍(包括駐丹麥和挪威的德軍在內)向艾森豪投降,實現單獨媾和,以求在東線繼續與蘇軍頑抗。希姆萊甚至夢想於1945年5月出面重新組織一個納粹政府。希特勒得知其最忠實的追隨者背叛自己的訊息,狂怒不已,下令把希姆萊作為賣國賊予以逮捕,解除希姆萊的一切職務並將其開除出黨。因而,鄧尼茲政府中並沒有希姆萊的位置。

納粹德國土崩瓦解之後,希姆萊改頭換面,身著陸軍士兵制服,剃去短鬍子,左眼貼上眼罩,準備潛逃。5月21日,希姆萊被英軍俘虜。1945年5月23日,希姆萊為了逃避正義的懲罰,咬破藏在口腔的氰化鉀膠囊而自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