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政府工作報告

逐年削減排污總量,推行清潔生產和文明生產,基本完成中心城區重污染企業轉產搬遷。以截污清淤為重點,進一步治理磁湖、青山湖,實現湖泊水質根本好轉。提高經營城市水平,完善土地收購儲備制度,多渠道增加投入。深化城建管理體制改革,推進城市建設、管理、運營等市場化進程,建立城市發展新機制。

(六)堅持以人為本,統籌兼顧,促進經濟社會全面進步和可持續發展

積極實施人才強市戰略。加強人才資源能力建設,充分發揮人才資源開發在經濟社會發展中的重要作用。切實加強行政管理人才、企業經營管理人才和專業技術技能人才為主體的人才隊伍建設,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提供人才支撐。

大力促進各項社會事業的全面發展。推進教育創新,最佳化教育結構,逐步增加對農村教育和義務教育的投入,提高普及義務教育水平和質量。積極發展高等教育,支持高校辦強辦大。開展多形式、多層次的職業技術教育,完善繼續教育制度,構建終身教育體系。充分發揮科學技術第一生產力的作用,建立面向中小企業的行業性技術創新服務體系。深入推進精神文明建設,廣泛開展精神文明創建活動。深化文化管理體制改革,規範文化市場秩序,發展公益性文化事業和經營性文化產業,促進哲學社會科學、文學藝術、新聞出版、廣播電視等事業的發展。積極

發展競技體育和開展全民健身活動,提高市民的健康素質。多渠道增加社會事業投入,建成廣電中心、博物館、科技館,規劃建設市圖書館、市體育中心等文化體育設施。深化醫療衛生體制改革,加強公共衛生體系建設,加強地方病、傳染病、職業病的防治,保障人民身體健康。

堅持可持續發展戰略,促進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繼續穩定低生育水平,提高出生人口素質,建立完善"依法管理、村(居)民自治、優質服務、政策推動、綜合治理"的人口與計畫生育新機制。加強對礦產資源的保護和開發,十分珍惜和合理利用土地,提高開發利用水平。

三、XX年政府主要工作的建議

XX年是實施"十五"計畫關鍵的一年,是實施新型工業化規劃的第一年,也是新一屆政府的起步年、開局年,必須以新的舉措、新的作風開創各項工作的新局面。今年我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主要預期目標建議為:地方生產總值增長10%以上;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增長15%以上;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增長15%以上;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10%;實際利用外資增長10%;外貿出口增長10%;財政收入增長11%以上;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6%,農民人均純收入增長5%;城鎮新增就業人數3.3萬人,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4.4%以內,人口自然增長率控制在6‰以內。為此,在新的一年裡,應切實做好以下工作。

(一)以推進新型工業化為重點,加快工業經濟發展

以技術改造和結構調整為重點,全面啟動新型工業化規劃的實施。支持冶鋼、華新、有色、鍛壓、東貝、鍍鋁薄板等通過技術改造實現擴能上檔、升級換代,變傳統產業為優勢產業。集中力量抓好冶鋼90萬噸焦化、有色15萬噸銅材加工、華新6號窯二期、紡機新型染整設備、東貝300萬台無氟壓縮機和30萬台太陽能熱水器、東方管業30萬噸球墨鑄管、鴻源公司2500萬碼服裝面料、三九製藥現代中藥產業化、陽新鴻駿鋁業二期、大冶勁牌保健食品、哈特貝爾精密軸承項目等50個新型工業化規劃的首批重大技改項目,全年確保完成技改投資36億元,力爭達到40億元。大力發展替代產業,積極支持發展電子信息、生物醫藥、新材料、機電一體化等高新技術產業以及紡織服裝、玩具、鞋帽、輕工、食品飲料、建築業等勞動密集型產業。認真做好國家製造業信息化建設試點城市的各項工作,重點抓好華新、鍛壓等30家示範企業的信息化工程建設,大力推進信息技術在社會服務領域的套用,提高全社會信息化水平。加大名牌戰略實施力度,啟動第三次黃石名牌評選認定工作,引導企業爭創國家、省、市名牌,扶持冶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