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財政工作會議上的講話

一、認清形勢,迎接挑戰,繼續保持財政經濟發展良好勢頭XX年,在省委、省政府的領導下,全省上下認真學習貫徹xx總書記“xxxx”重要思想和黨的xx屆五中、六中全會精神,按照推進跨越式發展的總體要求,堅持“高效益、廣就業、可持續”的方針,繼續實施“科教興省、開放帶動、縣域突破”戰略,全省經濟建設和各項社會事業取得明顯進步,實現了“十五”計畫良好開局。全省國內生產總值完成2032.48億元,增長9.3%。糧食生產在遭受嚴重乾旱災害的情況下,達到390.7億斤,增長19.3%。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679.5億元,增長15.8%。全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達到906.8億元,增長11.8%。實際利用外資5.2億美元,增長5.6%,外貿出口14.6億美元,增長16.4%。三次產業比重由上年的22∶44∶34發展為20.2∶43.3∶36.5,經濟結構調整取得明顯進展。

在經濟發展的基礎上,我省財政運行也呈現了良好的態勢,全省財政收入繼續穩定增長。XX年,全省一般預算全口徑財政收入首次突破200億元,達到218.3億元,比上年增加34.3億元,增長18.7%。這是我省繼1994年財政收入突破百億元後又上的一個新台階。全省財政支出326.4億元,可比增長14.1%,基本保證了我省改革、發展、穩定大局的資金需要。各項財政改革邁出新的重要步伐,財經秩序進一步好轉,全省財政工作取得了很大成績。我省財稅工作取得的成績,主要得益於國家實施正確的巨觀調控政策,得益於全省經濟的持續穩定發展和整體經濟質量的提高,得益於省委的正確領導。同時,也是全省上下共同努力的結果。各級財政、稅務和銀行等部門密切配合、辛勤工作,為促進實現我省經濟成長目標和財稅工作任務的圓滿完成付出了艱苦努力和辛勤汗水。在此,我代表省委、省政府向在座的各位同志並通過你們,向全省財稅戰線的廣大幹部職工表示親切的慰問和衷心的感謝。

關於今年全省經濟工作面臨的形勢和任務,雲坤、洪虎同志在全省經濟工作會議上已經做了深刻闡述和全面部署,對財政工作也提出了明確的要求,為我們做好工作指明了方向。我們要認真學習、深刻領會兩位主要領導同志的重要講話精神,結合財政工作的實際,扎紮實實地把各項要求落到實處。

今年財政工作面臨的形勢十分複雜和嚴峻。主要有三個方面的因素將對財政工作產生深刻的影響。第一,我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由於我省是老工業基地、糧食主產區,市場化程度低,入世後受惠的產業相對較少,而農業和汽車、化工等現有的優勢產業將受到較大衝擊,將對我省財政收入產生一定影響。我省企業的下崗失業人員在近期可能進一步增加,農村的隱性失業也會更加顯性化,社會保障支出的壓力加大。第二,世界三大主要經濟體陷入衰退。美國、歐盟和日本經濟同時陷入衰退,這在近些年來還是第一次。國際經濟的嚴峻形勢將通過國際市場傳導給我國,對全國和各省的經濟及財政都將產生重大影響。第三,財政運行仍面臨很多困難和問題。主要表現在三個方面:一是財政收支矛盾日益突出。經濟決定財政。我省經濟總量不大、結構不優、效益不高的矛盾反映到財政上,直接表現為財政收入規模小、可用財力增長有限。“九五”期間,我省財政收入年均增長9.4%,低於全國地方平均水平5.2個百分點。特

別是“兩稅”和非稅收入比重大,使我省可用財力與收入增長嚴重不同步。XX年我省財政收入比上年增加34.3億元,但可用財力僅增加18.3億元,只占收入增加額的53.3%。而與財力增長水平不相適應的是,隨著各項改革的推進和社會保障體系的建立與完善,財政每年用於安排“兩個確保”、配套糧食風險基金、增加職工工資等方面的支出大量增加,新增財力難以保障支出的需要。據統計,1999—XX年,我省政策性增支為26.4億元、58.2億元和49.6億元,是當年新增財力的4.3倍、8.6倍和3.3倍。可用財力增長緩慢,剛性支出大量增加,致使我省財政發展中面臨的收支矛盾日益突出。二是縣級財政普遍困難。我省大部分縣(市)農業比重較高,財政收入增長緩慢。“九五”期間縣級財政收入年均增長8.2%,低於全省平均水平1.2個百分點。XX年,縣級財政收入總量為52.7億元,僅占全省的24.1%,比1994年下降了7.5個百分點。近幾年國家為了擴大內需、維護社會穩定,出台了一些增支政策,使縣級財政的支出壓力越來越大。加上財政供養人口多,債務負擔重,縣級財政困難不斷加劇。三是各級財政風險和還債壓力不斷增大。截至XX年末,我省政府主權外債餘額占當年地方級收入的59.5%,低於外債警戒線10.5個百分點。我省政府主權外債規模就全國來說相對較小。但由於我省財政總量小,各級財政收支矛盾比較突出,特別是部分縣(市)“保吃飯”都很困難,財政還債付息能力很弱,一些地方債務風險已經凸現。據測算,XX—XX年我省新到期的政府主權外債總額平均每年需要償還近5億元。預計項目單位只能償還1?3左右,其餘很可能轉嫁給同級財政。由於很多地方不能按時償還到期的政府主權外債,使得國家對我省實施了強制扣款,形成了國家扣省里,省里扣市縣的惡性循環。但由於很多市縣已無錢可扣,外債風險有逐步向省里轉移的趨勢。自1998年國家實施積極財政政策以來,我省爭取到65.1億元國債轉貸資金(含國債技改貼息轉貸資金),這是十分必要的,今後我們還要積極爭取。按照規定,轉貸資金從1999年開始付息,XX年開始還本(1999—XX年我省各級財政已支付利息3.5億元)。由於國債建設項目大多是基礎設施、公益性項目,還款能力弱,如果項目單位不能按時償還,這部分債務也要轉嫁給政府財政。此外,我省為解決糧食風險基金配套資金不足和化解省國投等信託投資公司及農村合作基金會債務兌付風險,還以政府名義先後向國家專項貸款33.1億元。這樣大規模的債務,使財政面臨巨大風險,負擔十分沉重。對於這些問題,我們必須引起高度重視,並通過深化改革、加快發展、加強管理等措施逐步加以解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