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選擇創業之路?

    曾經有一個階段,大學生一涌而上的網路創業熱潮給我們造成了一種假象,似乎大學生創業只有華山一條路。上海市一所著名高校所做的調查也發現,大學生創業的首選是創辦網站,原因是“方便、來錢快”。

熱潮包含了太多的泡沫,長期從事遠程教育系統開發的上海交大計算機系申瑞民教授說,目前泛濫的網站本身就有很多泡沫的成分在其中。

我想乾什麼?我對什麼行業有興趣?我學習過,發展過哪些技術技能?我擅長什麼?

多問自己幾個問題,多觀察生活,我們完全可以從更多方面發現創業的機會:

1.變化就是機會。環境的變化,會給各行各業帶來良機,透過這些變化,就會發現新的前景。變化可以包括:產業結構的變化;科技進步;通信革新;經濟信息化、服務化;價值觀與生活形態變化;人口結構變化。以人口因素變化為例,可以舉出以下一些機會:為老年人提供的健康保障用品;為年輕女性和上班女性提供的用品;為家庭提供的文化娛樂用品等。

2.從“低科技”中把握機會。開發高科技領域是時下熱門的課題,但是,創業機會並不只屬於“高科技領域”。在運輸、金融、保健、飲食、流通這些所謂的“低科技領域”也有機會,關鍵在於開發。

3.集中盯住某些顧客的需要就會有機會。機會不能從全部顧客身上去找,因為共同需要容易認識,基本上已很難再找到突破口。而實際上每個人的需求都是有差異的,如果我們時常關注某些人的日常生活和工作,就會從中發現某些機會。因此,在尋找機會時,應習慣把顧客分類,如政府職員、大學講師、雜誌編輯、國小生、單身女性、退休職工等,認真研究各類人員的需求特點,機會自現。

4.追求“負面”就會找到機會。所謂追求“負面”,就是著眼於那些大家“苦惱的事”和“困擾的事”。因為是苦惱,是困擾,人們總是迫切希望解決,如果能提供解決的辦法,實際上就是找到了機會。

一些創業者創業的創意來得有些偶然。楊剛決定參加創業大賽的時候,他和創業夥伴周宇訊約好周末見面,討論商業計畫。可憐的是當時,兩個人什麼創意都沒有。周五晚上,楊剛和周宇迅在交大的校園裡轉了好久,一邊喝著可樂一面在交大校園裡閒逛,稱之為“釣靈感”,可是靈感這個東西就像一個你想去追求的女孩子一樣,你越是想找到她時她離你越遠。兩人後來都累了,就在本部大草坪的石椅上坐了下來。楊剛看著路邊來來往往的夜校學生背著書包走向校門,一個靈感像可樂氣泡一樣從他的腦海中冒了出來:

“是不是可以運用網路使我們不用把這么重的書背來背去呢?如果我們有一種電子書的話,是不是可以使我們的書包和書架都變得輕一些了呢?在網路時代的今天,信息運用比特的形式來傳輸已經越來越普及了,各種網路書籍、網路雜誌層出不窮,可是我們用來閱讀這些書籍的界面還不夠友好,所以我們是不是可以創造一種功能比較單一的、攜帶方便的、成本低廉的電子閱讀器來滿足人們這方面的需求呢?”周宇迅連聲說這個主意不錯。於是,從事電子書的研究項目就這樣定下來了。

僅僅有一個構想是不能完全稱為創業的。大學畢業生創業關注的焦點應是技術和科技方面的內容,尤其是工科學生的創業更應該從實驗室開始。在創業熱潮中,初出茅廬的青年更需要的是冷靜的頭腦、紮實的技術,而不僅僅是盲目追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