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不敢創業的處方

  大學生就業困難,面對就業的另一出路——創業卻仍誠惶誠恐,有的更視創業為雷池,不敢越半步。大學生的誠惶誠恐並非空穴來風。醫者,需對症下藥。本“醫師”針對目前大學生不敢創業的幾種常見病症,結合我市創業先進吳仕強、黃海燕二人的經驗,開了以下幾劑處方。

病症一:我沒有資金,怎么去創業?

處方:沒錢掙錢,掙不了錢可以借錢。君不見黃海燕靠工作的幾年,攢了不少積蓄,成為開苗圃場的“沃土”。借錢可以向父母、兄弟、朋友借,假如自己怕借錢丟面子,可以向銀行借。有政策規定,大學生創業可享受小額擔保貸款政策,貸款額度最高不超過5萬元。對合夥經營或組織起來就業的,可按規定適當擴大貸款規模。另外,目前大學生創業還可以享受註冊資本“零首期”政策、3年內免交登記類、證照類和管理類行政事業性收費等優惠政策。

病症二:我沒有技術,不知道創什麼業?

處方:和沒錢一樣,沒技術就學技術,或是借技術。吳仁強畢業初期,僅拿著600元每個月的薪金,仍然堅持了一年多,被不少同學當作“談資”。吳仕強感謝他的堅持,因為在這一年的工作當中,他堅持學習,不斷提高實踐經驗,為創業辦諮詢管理公司開發軟體打下了基礎。黃海燕敢扔掉每月6000元的“金飯碗”,和男朋友一起出來“雙乾”,就是因為掌握了植物培植的核心技術,因此,大學生一要在學校里紮實學好專業知識,二要多去實習,學一些實用的技術知識。畢業以後還可以先到基層鍛鍊,學些東西再出來創業。

病症三:我們創業沒有什麼優勢,簡直就是出來冒風險。父母想我找安穩工作過日子,一些人也認為大學生創業就是“沒出息”,偏見讓人有壓力,失敗了怎么辦?

處方:大學生所擁有的青春,是最大的資本。黃海燕說:“乾什麼事沒有風險呢?年輕人創業失敗了,還能爬起來,還有的是時間。”大學生創業相對於“4050”人員來說,自身的優點很突出,如:文化水平較高,對事物有較強領悟力,有些東西一點即通;思維普遍活躍,不管敢不敢幹、至少敢想;運用IT技術能力強,能夠在網際網路上搜尋到許多信息;自信心較足,對認準的事情有激情去做;沒有成家的大學生暫無家庭負擔,其創業很可能獲得家庭或家族的支持。建議:不要眼高手低,好高騖遠,看不起蠅頭小利,大談“第一桶金”,不談賺“第一分錢”;提高心理承受能力,不能遇到挫折就放棄。君不見黃海燕在村民質疑聲中上演“浪漫”創業史,在13個大棚被颱風颳倒了11個的困境中仍然挺了過來,而且黃海燕只是一名女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