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晨:藺曉剛時代的三種可能

藺曉剛是“華晨汽車”的拯救者還是出售“華晨汽車”的代理人?

中華轎車似乎總是與它的舊主人無緣。三年前,仰融出走,中華轎車第一代上市;自那起兩年半後,中華轎車的改進版——尊馳問世,蘇強等華晨第二任經營管理層黯然退場。2004年12月15日,與尊馳同時在北京亮相的是五天前剛剛接替蘇強就任華晨金杯汽車有限公司董事長兼總裁的藺曉剛,有關“新華晨”的概念是他的開場白

安排藺曉剛接權,華晨的國有大股東——遼寧省政府經過一番醞釀。自蘇強等在2004年7月第二次拋售股票後,9月份時任華晨集團董事長的楊寶善就曾向媒體透露:“對人員等進行大幅度調整這是下一步的事,或者說是正在考慮和進行的工作。”根據藺曉剛的介紹,11月29日,遼寧省委常委會宣布調任其到華晨集團任職,而更早些時候,遼寧人事組織部門已經和他進行了談話。藺曉剛現年45歲,1997年任瀋陽飛機工業(集團)有限公司副總經理,2002年開始擔任遼寧省國防科技工業辦公室主任。

民族證券的曹鶴認為,楊寶善的離職意味著華晨集團政府託管時代的終結,華晨將走向單純的經營運作時期。這個企業在整合中已經經歷了兩年的低潮,大股東現在最迫切的期望就是讓華晨以更加市場化的方式運作。

6月1日,華晨金杯內部宣布,原副總裁劉志剛出任華晨金杯總裁,接替藺曉剛在華晨金杯兼任的總裁職位。劉志剛在華晨工作了20年,最早在金杯客車公司做技術工人,“四大金剛”掌權時期也一直擔任副總,經歷了華晨歷史上的數次風波。華晨員工表示:“劉總是從基層一步步幹上來的。為人務實、低調,華晨上下對他寄予很大的希望。”同時,華晨方面向本刊確認,華晨集團董事長一職已經由藺曉剛出任。

自此,華晨的人事動盪告一段落。

可能之一:

新主人扭轉乾坤?

新主人無疑是負重履新。上任伊始,藺曉剛曾表示:“我的第一個目標就是遏制住下滑。”

不容樂觀的是,除了國產寶馬因降價最高達10萬而使今年上半年銷量得到提升,華晨另兩大整車:金杯海獅、中華轎車(包括尊馳)銷售輛數繼續同比下滑11%、45%。

尊馳售價在13.98萬-20.98萬之間,其發動機、操控系統、安全系統都得到了升級,第一代產品的質量問題已不存在。按照華晨的構想,尊馳繼續中華轎車面向中高檔商務用車的定位,以前的中華轎車將走計程車、警車等特種車市場,今年底推出適於家用的駿捷。但是從尊馳的銷售情況看,前兩年因對質量問題反應遲緩使消費者形成對品牌的不信任依然存在,而且嚴重影響著新產品的市場銷路。

產品形象的扭轉、重新樹立品牌與市場的信任度必然需要巨額的資金投入,而這無疑是華晨的軟肋。北京世紀匯港汽車貿易中心是中華轎車的專營店,負責銷售工作的牛先生對《中國企業家》表示:市場推廣力度不夠非常影響“中華”的銷售,尊馳只在去年底上市時搞過一些宣傳,但今年起至今都沒有和經銷商搞什麼活動。據了解,全國130多家“中華”經銷商中,部分經銷商已經出現了月銷量不足10輛的局面,例如,上海美美汽車銷售公司上半年只售出20多輛中華轎車,而在北京的中華專賣店從過去的6家已經減少為4家。東方證券的鄧宏光分析說:“如果華晨不在市場行銷方面大力投入人力、物力,扭轉兩年多以來的低迷態勢,很可能會面臨經銷商反水的危機。”華晨銷售部門的相關負責人對本刊說:“廣告的投放要根據銷量來定,最近兩年華晨的市場投放費用在2億左右,但這個費用不僅僅是廣告投入,還包括對經銷商的獎勵、銷售人員的獎勵等等。”

經《中國企業家》數次聯繫,藺曉剛、劉志剛最終沒有接受採訪。劉只是在電話中表示,現在的華晨正處在重大調整過程中,能講的不多。有訊息稱,目前華晨金杯銷售公司已經成立了一個行銷小組,專門解決目前的銷售問題。組成成員包括藺曉剛、劉志剛等五人。銷售公司所有的對外資金支出和銷售決策,都由這五人來直接拍板。副總裁趙福全對本刊表示:“現在經營層最關心的是企業生存問題。市場怎么辦,經費怎么辦。產品單一的問題需要解決,但是還要解決經費、人力資源的問題,解決整個資源配置的問題。”

新主人能夠拯救華晨嗎?面對巨觀經濟調控、原材料上漲、匯率浮動、競爭日趨激烈的外部環境,他們勝算幾何?

何況,他們眼前的棘手問題還不止與此。據華晨中國(CBA)的資料顯示,2002年銷售了2億多美元的可轉換債券,換股價格為4元,2008年到期。而至今,該公司的股價仍然在2元以下徘徊。如果2008年華晨股價不能恢復到4元/股,將要承擔20億人民幣的還款壓力。

在如此嚴峻的形勢下,遼寧省政府又能留給新一任管理層多少時間呢?抑或,現在的管理層仍然只是託管者的角色,讓華晨在維持日常經營運轉的同時等待國有大股東的新安排?

可能之二:

接受併購

“華晨現在面臨的問題每一個都很致命,依靠自身力量扭轉困境的可能性很小,”鄧宏光表示,“從汽車產業的規律看,它現在已經走到了等待策略性股東進入的階段。”

事實上,在遼寧省接管華晨之初,在繼續經營還是轉手的問題上有過動搖。當時可能的接手者是一汽。2002年11月,遼寧省政府在操作向華晨中國大股東收回華晨股權時,市場中已經開始了關於華晨收歸國有後,旗下整車業務去向問題的討論,並有了一汽坐收“寶馬”和“金杯”的傳言。據報導,一汽的一位高層曾經表示:“遼寧省比我們主動,金杯客車的股權重回一汽已經不是願望,而是就要變成現實了”。期間,曾有業界人士預測華晨的三部曲:第一步,遼寧省收回華晨股權;第二步,一汽接手金杯,由一汽豐田對之進行重塑;第三步是一汽寶馬項目在瀋陽落戶。

但事後證明,地方政府仍然希望能夠獨立發展當地的汽車產業。“遼寧省把它(華晨)接過來,首先當然是考慮能不能自己做大。還沒比量呢,就給別人,是不可能的。”去年9月,楊寶善在回顧對華晨進行資產清理和重組時這樣說道。何況,歷史證明遼寧希望依靠一汽來帶動本省的汽車產業並不現實。1995年2月,一汽集團就曾經收購了瀋陽市資產經營有限公司持有的金杯汽車51%的股份,成為其第一大股東。但一汽並沒有如瀋陽市政府所期望的那樣盤活當地的汽車配套企業,而是把大部分業務分給了一汽自己的關聯企業。金杯的經營狀況每況愈下。2000年華晨出手,出資9.43億元間接收購了一汽在金杯41%的股權。

如今,再次走到危機關頭的華晨會選擇誰作為策略性股東進入?從經營情況看,首季度一汽已經出現5.6億的巨虧,自身難保。東風集團地處湖北,不但不具備地緣優勢,而且正在計畫通過香港上市解決發展資金短缺問題,對華晨發生興趣的可能性並不大。“現在看來,最有可能出面整合華晨的就是上海通用。”鄧宏光說,“事實上,上海通用已經在瀋陽按下了一個釘子。”去年2月,上海通用就對常年陷於虧損的金杯通用進行了重組,全面收購了金杯通用汽車原股東金杯汽車股份有限公司、遼寧發展集團有限責任公司、遼寧能源總公司、瀋陽汽車工業資產經營有限公司所持有的股份,形成上汽集團、通用汽車中國公司各擁有25%股權、上海通用汽車持有50%股份的股權架構。此後,上海通用將其更名為瀋陽北盛,作為其第三個整車生產基地。

“現在看來,由上海通用整合華晨是比較符合經濟規律的。在金杯通用的整合上,瀋陽和上海通用已經有了深入的接觸,北盛的發展既帶動了瀋陽當地的就業,也為拉動經濟做出了貢獻。在這個基礎上雙方很可能有進一步合作的可能。”鄧宏光說。

可能之三:

假如仰融歸來

今年6月,華盛頓地區聯邦法院初審判決認定:對仰融訴訟遼寧省政府的請求沒有管轄權。但在官司首嘗敗績之後,仰融方面並沒有傳出要將官司進行到底的激烈言辭,只是表示,這場官司不會有真正的贏家。

而在華晨內部,雖然楊寶善在任時期已經完成了對華晨系資產的清理,但是據《21世紀經濟報導》2005年7月份的訊息,華晨的資產至今還沒有理順。據《中國企業家》得到的訊息,遼寧省並沒有完全採納楊寶善的調查報告結果,現在又派了工作小組進駐華晨。

當時過境遷,一個中國經濟轉軌時期的特殊問題,是否有協商解決的可能?仰融能否重回華晨?現在仍難判斷。今天的仰融,將產權之爭溫和地形容為一個“誤會”:“看著現在的華晨,我心裡是很不是滋味。雖然陰差陽錯,發生了一個很大的誤會,但我相信今天這個誤會也解釋得差不多了。如果有機會能重回崗位,我認為這會是雙贏的。當然,這是我個人的願望,完美的結果要看雙方的誠意。”

對於華晨如何擺脫困境,仰融認為,第一,從內因著手,恢復員工對企業的信心,調整薪金,調動員工的積極性,之後塑造市場對產品、對企業的信心;第二,給企業輸入30億-50億的資金;第三,立刻安排“量產”,每月下單3000台,但前提是對零部件供應體系進行清理整頓。

曾經在瀋陽金杯麵臨經營困境時演繹一段傳奇故事的仰融,是否有機會在華晨的危難之際再次扮演一個拯救者的角色?

來源:《中國企業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