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單位不得扣勞動者身份證

用人單位與勞動者訂立勞動契約,不能扣押勞動者居民身份證,否則由公安機關依法處理;勞動者患病或非因工負傷,醫療期滿不能從事原工作且不能從事用人單位另行安排適當工作的,用人單位將給予經濟補償——這是今年10月25日獲江蘇省十屆人大常委會第六次會議通過,並將於2003年12月1日施行的《江蘇省勞動契約條例》(以下簡稱《條例》)的一項規定。

昨天,南京市勞動和社會保障局的有關人士,對該《條例》的有關規定作了詳釋。據介紹,如今有些用人單位用工不簽勞動契約、濫用試用期、剋扣和無故拖欠職工工資的現象時有發生,對社會影響和經濟發展造成了一定的負面影響。《條例》的出台,就是依靠法律改變許多勞動者“有勞動無契約”的現狀,規範用人單位的用工行為,保障勞動者的合法權益。

《條例》規定,用人單位應當在勞動者第一個工作日之前,以書面形式與勞動者簽訂勞動契約。勞動契約試用期的約定規定如下:(1)契約期限不超過6個月的,試用期不得超過15日;(2)契約期限超過6個月不超過1年的,試用期不得超過30日;(3)契約期限超過1年不超過3年,試用期不得超過60日;(4)契約期超過3年的,試用期不得超過180日。同時,勞動契約對勞動報酬、勞動條件等內容約定不明確的,按照實際履行的內容和有利於勞動者的最高標準確定。

《條例》規定,用人單位與勞動者訂立勞動契約,扣押勞動者居民身份證,由公安機關依法處理。如果用人單位扣押勞動者其他合法證件,強迫勞動者集資、入股,並以任何理由和形式收取勞動者抵押金、抵押物、保證金、定金等,勞動保障行政部門責令限期改正,並可以按照每人五百元以上、三千元以下處以罰款。

《條例》還就有關經濟補償和賠償作了規定,如:勞動者患病或非因工負傷,醫療期滿不能從事原工作且不能從事由用人單位另行安排適當工作的,用人單位拒不為勞動者繳納社會保險費,致使勞動者提出解除勞動契約的,用人單位應當按照勞動者在本單位工作實際,每滿一年發給勞動者相當於一個月工資的經濟補償金,但補償金總額不超過勞動者十二個月的工資。勞動者患病或者因工負傷,醫療期滿後,經勞動鑑定委員會確認喪失勞動能力,不能從事原工作,也不能從事用人單位另行安排的適當工作,用人單位依法與其解除勞動契約的,除應按規定給予經濟補償金外,還應按下列規定給予勞動者醫療補助費:(1)患絕症者,不低於本人12個月的平均工資;(2)患重症者,不低於本人9個月的平均工資;(3)其他情況,不低於本人6個月的平均工資。